.jpg)
7月20日,北京,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会场外景。视觉中国/供图
7月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圆满落幕。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与机构携最新成果亮相。这场盛会用务实的合作成果与前沿创新实践,生动诠释着中国的开放形象、创新活力及共享共赢的全球愿景。
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本届链博会首次设立的“链博首发站”,恰似一扇透视全球供应链创新活力的窗口。作为这场盛会的一大亮点,超百项最新技术与产品创新成果在此集中首发,让“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命题有了形象的展示。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为电动汽车续航焦虑提供了破局思路。这款行业首创、专为硅基负极设计的石墨材料,通过创新材料匹配技术与硅基负极形成协同效应,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行业的锂串扰效应、材料分散不均和热稳定性不足三大痛点。“这款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新材料,突破了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瓶颈,可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20%、存储性能提升超25%。”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材料已进入上路测验阶段,与多家车企的合作洽谈取得实质进展,产业化前景已现雏形。
从改变产业格局的新材料,到贴近生活的黑科技,创新成果在链博会上呈现出多元切面。华大集团展台前,“饮鉴TM饮酒基因速测星盒”正让基因检测从实验室走向日常——体验者只需通过简单的自助唾液采样,等待15至20分钟,便可获取自身先天性的酒精代谢能力评估报告,“五星酒仙”与“一星酒渣”的标签让基因特性直观可感。这款由华大智造依托自主“微测序”技术开发的掌上仪器,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首款应用产品,突破性地让基因检测首次具备与血糖仪、血压计同等的居家使用便利性。“这是我们将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延伸至个人健康领域的尝试。”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欧说。
创新是链博会的底色,也是链博会的生命力所在。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表示,“链博会致力于推动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希望大家用好这一平台加强交流合作,畅通创新供需通道,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产业链协同发力
“中国的供应链是一个奇迹。”美国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本届链博会开幕式演讲中的话,道出了开放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这种爆发式增长,在链博会的更多场景中得以解码。
.jpg)
7月20日,观众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英伟达展台观展。视觉中国/供图
首次参展的英伟达,带来了搭载新一代计算架构超级芯片的小型超级计算机,其算力相当于50万台普通电脑的算力总和,可以满足AI大模型的原型设计、微调和推理。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人工智能应用市场,2025财年为其贡献了170亿美元收入,占总销售额13%。这种双向赋能的背后,是全球产业链与中国市场深度交织的生动写照——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前沿技术提供了广阔应用场域,而全球创新成果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的良性循环。
湖北人形机器人展区的动态演示,则直观呈现了本土产业链协同的强劲活力。20个整机人形机器人通过1:1真实场景训练,能在工业场景中实现自主决策,其支撑力量来自22家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从算法训练到场景落地,各环节紧密协作,让技术创新得以高效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目前,泰国、英国等地的专业观众及展商已前来对接,合作领域涵盖应用场景落地与核心零部件研发。
.jpg)
7月20日,麦当劳中国携手首农集团、宾堡、顺新晖等11家供应商伙伴首次以中国“麦链”形式亮相第三届链博会。视觉中国/供图
在美妆领域,作为行业唯一参展的跨国企业,欧莱雅(中国)与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签约,携手共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系统,通过完善化妆品二维码标准体系,持续提升供应链效率与信任度。麦当劳中国与首农集团等11家供应商伙伴以中国“麦链”形式首次亮相,并发布了“麦链”倡议,将在2026年全面完成“一箱一码”项目,实现食材从供应商到餐厅的全链路可追溯。据悉,该技术已在多地完成试点验证,即将接入全国100多家供应商工厂,预计可使收货盘点效率提升30%以上。麦当劳中国CEO张家茵表示,“麦链”既是扎根中国的本土链,也是链接全球的开放链。
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4年,构成指数矩阵的四个指标值(促进,链连接,创新和韧性)均有所上升。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指出,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尽管世界经济当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正在持续增加,但促进因素始终占据主流,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这也再一次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开放合作深化
在“脱钩断链”杂音中,本届链博会以35%的境外参展商比例、230多家首次参展的中外新伙伴,书写了开放合作的新篇章。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英伟达、美敦力等巨头首次亮相;德国瓦克公司展出4款新型高性能有机硅材料,看中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苹果公司第三次携手我国供应商展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最新技术;普华永道聚焦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带来一系列中外合作项目实践成果……这种“逆流而上”的合作热情,正是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的生动写照。
.jpg)
7月16日,南非副总统保罗·马沙蒂莱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视觉中国/供图
更引人注目的是,南非副总统保罗·马沙蒂莱亲自率团,30家南非企业齐聚链博会。这些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既有计划来华设厂的制造商,也有寻求机器与原材料采购的贸易商,既有渴望将产品引入中国市场的品牌方,也有希望实地考察中小微企业的合作探路者。
成立于2011年的非洲重生集团(Africa Reloaded Group)占据了南非9个省份中4个省份的市场份额,此次来华的核心目标便是寻找稳定的供货商。其负责人坦言,中国与南非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因此与中企做生意非常便利。相较之下,受到地缘政治影响,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很容易受到一些限制。“中国不仅合作环境宽松,而且所供商品契合需求,品质可靠,自然成为我们的首选。”
美国康宁公司的100平方米展台,生动展现了其显示科技、光通信、汽车应用等产业在中国市场的蓬勃图景。“自1980年进入中国市场,我们见证了中国从‘引进来’到‘制度型开放’的跨越。”公司相关负责人林春梅表示,中国持续优化的外商投资与经营环境,为外资企业扎根提供了根本保障,“我们始终将中国视为全球创新与增长的核心引擎,坚持长期在华发展,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
“独木不成林。”第三次参加链博会的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引用了这句中国谚语。他表示,链博会不仅是一个博览会,还可以联结经济、商业和人民,同时能够塑造全球供应链的伙伴关系,助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共同繁荣。“我们必须强化各国合作的信念,只有合作才能重振全球贸易。”
正如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所言:链博会的“链”,是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链”。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坚持创新引领和数智供应链发展,打造绿色可持续供应链,深化全球工商界合作,这是链博会的态度,也是全球工商界的期望。
(责任编辑:陶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