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染绿北纬30度线上的山川,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如约而至——这不仅是生态节日日历的一个注脚,更是人类与珍稀动物共筑美好家园跨越时空的约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版图上,中国正用科技与情怀书写着独特的东方答卷。
最新生态监测显示:我国旗舰物种正上演着真实版“种群复兴记”。云南秘境亚洲象家族已形成300余头的“超级群落”;广西崇左野外白头叶猴1300多双灵动的眼眸里倒映着青山;红外相机捕捉到东北虎的足迹从长白山一路向北,在大小兴安岭60个领地标记中虎啸震林。最令人振奋的是,朱鹮的粉红羽翼已掠过7省苍穹,野生种群突破7000只,这个曾仅存7只的“东方宝石”创造了全球濒危物种逆转的经典范本。
亚洲象
白头叶猴
朱鹮
科技赋能让动物保护进入“数字纪元”:全球圈养大熊猫“户籍系统”精确到698位黑白萌主,每只都拥有DNA身份证;朱鹮人工种群突破1496只,基因银行保存着这个物种的进化密码。中国独创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正在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输出。
麋鹿
黄腹角雉
这些毛茸茸、羽翼翼的“生态外交官”正架起文明对话的桥梁:大熊猫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准外交护照”的物种,其野外种群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雪豹在青藏高原的现身频次成为气候变化的生物指标。
云豹
荒漠猫
在这个春天,不妨打开神奇动物在中国话题,跟随科学家解码红外相机里的动物朋友圈,透过卫星追踪见证跨国迁徙的壮美史诗。每个生命都是地球源代码中不可或缺的字符,而我们,正在重写这个星球的生机叙事。
扬子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