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的守护

—— 一位消防救援人员的“散文诗”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5年第2期作者:张语聪
字号:默认超大|


李战坤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活动现场。

电视剧《亮剑》中有句经典台词:“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有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与首任军事主官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这支部队就有了灵魂。”

李战坤就是一位性格气质鲜明,能给队伍注入灵魂的“消防主官”。在采访中,李战坤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沉着冷静又朝气十足的反差气质,既有指导员的静气,又有战士的勇猛。

“您是记者吧?好多媒体来采访过我们李指,他特别优秀,是我们的榜样。”采访间隙,一位年轻的消防员凑到记者身边热情地打招呼,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李战坤,1992年出生,2015年毕业后从事消防工作,2018年任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消防救援站指导员。十年来他初心未变,使命感更重,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队伍,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热土。

您看过《高山下的花环》吗?那是个从“镀金”到“真金”的故事

中国消防员从事的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工作之一。在与水火为伍的日子里,一项项党和人民赋予的荣誉,见证了李战坤从少年时“做英雄梦”到如今“行英雄事”的成长历程。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消防救援站部分人员合影

“我从小就有军人情结,家里的老人们给我讲的最多的、我最爱听的是部队的故事、军人的故事。您看过《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初中,看的过程中我泪流满面,血脉偾张,被深深地震撼了。直到现在,隔一段时间我还会找来看。那是个从‘镀金’到‘真金’的故事,主人公赵蒙生作为高干子弟,本想着下连队走个过场镀镀金,所以一开始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是与部队格格不入的作风做派,不能真正理解‘军人’这个身份的意义。连长梁三喜在他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后来与战友共赴战场、并肩作战的经历,身边那些为了国家、使命、战友牺牲掉的同志,让赵蒙生在战争的洗礼中彻底明白了何谓军人,何谓荣誉,完成了自我蜕变,修成了‘真金’。当时的我大概是十三四岁,看完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并且在懵懂的少年时代明确知道了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当我大学毕业有机会穿上这身衣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的犹豫。”

“上刺刀”的时候,不容许考虑太多

“消防队伍,作为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有警必出、闻警即动,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我要求你们,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这是201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时的部分讲话内容,也是在采访过程中,消防员李战坤几次脱口而出的话。

2019年2月25日晚上9点57分,京西最大的垃圾处理厂突发火灾,熊熊燃烧的火焰从几公里外的地方就能看到。

“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厂内的储油罐在大火的炙烤下,已经发出‘嘶嘶’的声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当时,我脑袋里不由自主地闪现出影视剧里爆炸导致人员牺牲的画面,那‘嘶嘶’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已经是‘上刺刀’的时刻了,不容许考虑太多,我必须往前冲。”

李战坤带领由5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穿戴着四十多斤重的防护装备,在两支水枪的掩护下冲进了火场。“炽热的火场就如同冒着火苗的火焰山,除了面前的火光,到处都是浓烟,什么都看不到,往前挪动的每一步,都好似千斤重。在某个瞬间,外界的任何声音都听不到,只能听到自己呼哧呼哧的沉重喘气声和砰砰砰的心跳声,这种感觉可能只有经历过类似生死险境的人才能体会。后面的战友不停地往我们身上浇水降温,战斗服从湿变干,又从干变湿,但没有人后退半步,连续喷射了近两个小时,最后我们身上流出来的水都是滚烫的。”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消防救援站部分人员合影

用生命守护生命,以使命奔赴使命是所有逆行者的共同选择

2024年,李战坤所在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因在“23·7”抗洪抢险行动中鏖战洪水的英勇壮举,获评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用生命守护生命,以使命奔赴使命,这是李战坤的选择,也是千千万万消防员共同的选择。做逆行者,就是要在老百姓最危难的时候冲锋在前。

2023年7月底,门头沟区遭受了有记录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暴雨自然灾害,全区77%的人口受灾,潭柘寺镇47%的村全面受灾。“我们立即成立了4个突击队,开展救援工作,5天5夜,126小时,100多公里,营救被困群众680多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岁孩子的救援。当时道路被冲毁,只能绕着被洪水冲垮的山体突进,一路上沟壑纵横,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3公里。我们用拉梯、绳索搭建了救援通道,小区内膝盖深的淤泥让我们举步维艰,暗井和身边不断发生的塌方更是让我们猝不及防。看到孩子的时候,他正在哇哇大哭,我扑过去抱起他,就像抱起了自己的孩子。其实那个时候,我的孩子也在门头沟受灾地区,因肺部感染每天都要去输液。带队出发前,我刚收到妻子发来家里进水的视频,还没来得及联系,就和他们失联了。他们现在安全吗?有人帮助转移吗?孩子无法输液的话肺部感染能控制住吗?不过我想肯定有像我一样的人在救他们。想到这儿,我把孩子抱得更紧了。”


李战坤在“23·7”抗洪抢险行动中营救被困儿童。

在营救孩子的过程中,李战坤发现还有其他被困群众。他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抓着梯子,在完成了对孩子的救援后,便立刻加入到转移被困群众的工作中来。暴雨越下越大,河道洪水迅速上涨,被困群众随时可能被冲走,面对群众惊恐的眼神和呼救声,李战坤和另一名队友当即跳下河道,“快,踩着我们肩膀上去!”当把最后一名群众转移到岸上后,洪水一下子漫过了河堤,李战坤还没来得及上岸,就被冲走了。“当时我的身体无法控制地来回翻滚,泥沙一下子灌进了口鼻,头盔被撞得‘咣咣’作响。那一刻,我想起母亲送我入伍时‘平安回家’的嘱托。我拼了命地往岸边游,庆幸的是当时身上系着的安全绳被战友死死攥着,我才没被冲走。上岸后我看到战友的手已经被磨得血肉模糊,20多名指战员也因长时间的救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伤、中暑、起红疹等情况,但是大家轻伤不下救援一线,只为快一秒、再快一秒救出受灾群众。”

7月31日通信中断,直到8月3日恢复,李战坤才发现手机上有妻子打来的36个未接电话和几十条消息。“一边是生病的孩子,一边是失联的丈夫,我可能无法体会,她当时是多么的无助和绝望。我想了很多话要和她说,时隔3天当视频打通,看到妻子和5个月大的孩子安全时,我满眼泪水,根本就说不出话。”

做万家灯火的“守夜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入伍这些年,李战坤一直扎根在基层,奋战在一线,摸爬滚打中练就了一身本领。除了带领指战员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北京市应急先锋集体”称号,他本人还荣获了“北京榜样”“北京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北京青年榜样”“北京市防汛救灾先进个人”“首都最美家庭”等荣誉,并连续三年被总队评为“优秀消防站指挥员”。在采访中,李战坤说:“回想这些年,我和战友们经历了挥汗如雨,经历了炼狱火场,经历了滚滚洪流,从群众的泪光中,我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崇高,也更坚定了守护群众的初心和决心。”

李战坤所在的潭柘寺消防救援站辖区内,坐落着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潭柘寺。这是一座砖木结构建筑,一旦失火,极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守护潭柘寺的消防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和景区协同发力,在增设消防设施之外,还制定了很多巡查检查措施。635间殿宇、各方水源、大小道路,大家早已经烂熟于心。2025年除夕夜,为确保景区消防安全,我们24小时驻勤值守,一个晚上下来,腿都不听使唤了。但是,这么些年,潭柘寺平平安安地守护着大家,我们也认认真真地守护着潭柘寺,一想到这些心里就感觉很和谐很舒服。”

今年是李战坤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如今,他已经在单位和战友们一起度过了十个除夕夜。“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不是钢铁之躯,也会想家。我还记得去年除夕夜,在轮流休息的间隙,站长助理周文庆隔着屏幕看着许久未见的孩子咿呀咿呀地叫爸爸。那一刻,这个入伍16年的铁血汉子瞬间湿了眼眶。看着他别过头不想让家人看到的样子,在场的每个战友都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想,我们的家人都会理解,因为我们干的是党和人民需要的‘正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觉得我们消防员的工作正是‘一举多得’,在让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感的同时,我们又在这份被需要中收获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所以说,万家灯火下的团圆是幸福,做万家灯火的‘守夜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李战坤与儿子合影

在采访结束后,李战坤主动给记者看了手机里孩子的照片和视频,补充道:“儿子还不到两岁,但是什么都懂,他知道他有个消防员爸爸,并且为此感到骄傲。作为父亲,能让儿子引以为豪我很开心。这都是职业赐予我的荣耀,我会怀着敬畏之心站好每班岗,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消防救援人员,做能给儿子正面影响的父亲。”

(供图:采访对象)

(责任编辑:林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