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行业观察 | 拆解公关案例“破圈”之道 探索国际传播创新路径

——“一书一刊”助力公共关系行业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5年第2期作者:本刊综合报道
字号:默认超大|

2024年,对于公共关系行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携手五洲传播中心,共同推出了“一书一刊”——《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公共关系优秀案例集》和《中国新闻发布》杂志《公共关系与国际传播》专刊。这两本兼具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纸质读物,不仅总结呈现了2023、2024年度公共关系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更有力推动了公共关系事业未来发展。

案例集粹公关成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聚焦“公共关系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主办2023年中国公共关系年度发展大会,并举办了优秀案例推荐与展示活动。依托此次大会的案例展示成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特别策划并出版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公共关系优秀案例集》。


《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公共关系优秀案例集》封面

这本案例集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汇集了2023年度公共关系领域涌现的众多优秀案例,涉及地方政府、中央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公关公司等多个主体。相关的优秀公共关系案例包括地方政府通过立体传播展开的创新实践,如山东省淄博市政府顺势而为,巧借“淄博烧烤”流量,展现“人好、物美、心齐”的城市形象;包括中央企业海外传播和文化传播活动,如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淘宝平台发起“最硬核的国货购物车”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成功推介中央企业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具有代表性的大国重器;包括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平衡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积极开展丰富、生动的公关活动,如雀巢集团携手云南咖啡35周年,开展系列公关活动,以多元形式讲述咖啡故事,获得丰富传播成果;包括公关公司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的专业公关实践,如华扬创想公司创新打造杭州亚运会主题宣传片,通过镜头呈现杭州的文化风韵,彰显大国盛世风采。还有风波之下,不同主体迅速反应,进行危机公关的实例,如巴奴旗下子品牌“超岛自选火锅”被媒体爆出“羊肉含鸭肉”问题,巴奴毛肚火锅迅速公开回应并赔付安抚顾客,成功化解舆论危机。

《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公共关系优秀案例集》不仅彰显了各主体在公共关系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和成功经验,还凸显了公共关系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价值。书中每个案例均配以公共关系领域学者的解读和点评,帮助读者加深对案例的理解。

专刊激发思考,汇聚公关智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期。新形势下,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种专业的学科与职业,公共关系自诞生以来发挥着沟通协调和传播引导功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形势,应该更好地运用公共关系助力国际传播,更有效服务中华文化对外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赋能,为努力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力量。


《中国新闻发布》期刊近日出版《公共关系与国际传播》专刊。图为专刊封面。

2024年伊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与五洲传播中心开展合作,依托《中国新闻发布》杂志开设“公共关系视野”专栏。该专栏邀请公共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撰稿,致力于总结我国对外传播经验、提炼新的公共关系原理,进而服务国际传播实践,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宝贵借鉴。

经过一年的策划编撰,《公共关系与国际传播》专刊于2024年12月面世。专刊集粹了各期“公共关系视野”专栏中的优质文章,并增补“延伸阅读”板块,使其内容更加丰满。此外,专刊收录了诸多国际传播成功案例,帮助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公共关系,并能够熟练运用公关原理和方式,为未来工作提供指导。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关系与国际传播》专刊的出版,旨在激发更多关于公共关系与国际传播的思考和讨论,吸引更多同仁参与研究,推动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希望通过这本刊抛砖引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关系事业和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汇聚更多智慧。

公共关系读物,共促行业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公共关系优秀案例集》和《公共关系与国际传播》专刊的出版,在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国际传播与公共关系发展等多个方面具有深远意义。首先,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于公共关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两本读物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支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公共关系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国际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为公共关系领域的专家及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两本读物通过内容翔实的案例,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及公共关系的实践探索提供有力支持。最后,两本读物的出版还将激发更多思考,助推公共关系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协会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宗旨,加强与各方合作交流,积极推动公共关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协会也希望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书刊资源,提升专业能力,为推动中国特色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赵慧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