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表达 年画新生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5年第2期作者:常会学
字号:默认超大|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年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重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演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及文化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年画亟需通过再设计与创新,以适应新的文化语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新创意、新表达与新传播。

年画的现实挑战

年画,一种源自古代门神画的民间艺术形式,历经千年的演变与传承,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人们祈福纳祥、驱邪避灾的美好寄托,更深深植根于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之中。然而,在数字化、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年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变化很大,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新颖、独特且富有创意的形式。而传统年画在题材、色彩、构图等方面相对保守,难以满足年轻人新的审美需求。同时,其传播方式和制作技艺也难以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


中国古代木版年画中的门神画 视觉中国/供图

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年画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年画可以转化为数字艺术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传播;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也为年画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使其能够触达更多年轻受众。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年画需要在题材、形式、审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年画作品,实现青春化、年轻态的时代表达。

在题材上,年画应借鉴现代艺术元素,创作出具有现代时尚感的作品。例如,融入现代自然景观、流行文化元素等,使年画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变迁,通过年画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进步的关注。

在形式上,数字化与互动体验是创新的重要方向。利用AR、VR等先进技术,将年画作品转化为可互动的3D场景,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与感官体验。此外,开发年画相关的APP、小程序等,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欣赏、互动和分享年画作品。


朱仙镇木版年画《燃灯道人》 视觉中国/供图

在审美上,年画应融合传统与现代,既保留传统年画的文化精髓与韵味,又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在色彩运用上尝试更加鲜艳、明快的色调;在构图上追求更加简洁、明了的布局;在表现手法上探索更加多元、丰富的形式。通过这些创新,使年画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自2018年起,文化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年画主题系列活动,如论坛对话、培训研修、考察采风、年画创作营、主题展览等,不仅促进了年画技艺的传承与交流,还推动了年画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互动,为年画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年画的传播策略

在新时代,年画的传播策略也需与时俱进。除了中央级媒体、地方媒体和专业媒体等传统媒体外,新媒体平台也是年画传播的关键渠道。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广泛传播年画作品,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为年画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月22日,第二十四届绵竹年画节民俗巡游表演在四川省绵竹市拉开序幕。28个巡游表演方阵,1200余名演出人员参加巡游表演,再现了绵竹年画《迎春图》中的典型场景,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观看。图为《五福献瑞》巡游表演。中新社记者 张浪/摄

除了新媒体平台传播外,还应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推广。举办年画学术讲座、论坛等活动,向年轻人介绍年画的历史、文化内涵、精神力量和艺术价值。通过线下活动,让年轻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年画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年画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将线下活动的内容转化为线上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扩大年画的影响力。

跨界合作与品牌联动也是提升年画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与时尚品牌、文化机构、旅游景区等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出具有年画元素的时尚产品、文化活动和旅游线路。通过跨界合作,将年画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既能让年画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场景和审美需求,也可借助品牌的力量提升年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0年12月,“中国年画·美好生活”——2021年画传承发展大会在山东潍坊举办,大会现场发布的年画“1+N”计划便是为年画的保护与振兴提供支撑的有效尝试。该计划以各年画项目传承保护经验、实践案例、创新发展成果为基础,加强与各年画产地的沟通和交流,强化联结年画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与政府部门、专业院校、媒体平台、销售平台、品牌企业等各界力量的纽带作用。通过组织、链接各方优势资源,深化社会合作,完善年画产业链条,提升年画传承活力,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年画的发展机遇

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将春节推向了全球视野,更使其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年画作为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更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年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天津杨柳青年画“娃娃抱鱼” 视觉中国/供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发展,年画拥有了更多传播渠道和创新空间。一方面,年画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互动,通过题材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应用创新等多种方式,不断适应年轻人的生活需要,展现出更加青春化、时尚化、生活化和国际化的面貌。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线上线下融合推广以及跨界合作等传播策略的实施下,年画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触达更多年轻受众,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重目标。

另一方面,年画的发展还要注重与旅游、教育、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通过开发年画主题旅游产品、举办年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年画主题研学项目以及打造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方式,将年画融入现代产业体系之中,促进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面对新时代变革与创新的挑战,在传承人、媒体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年画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典范,迈向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作者:常会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陶恒)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