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前沿问答|抗震救灾信息发布难在何处?有何特点?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5年第2期作者:杨宇军 赵艺
字号:默认超大|

问:2025年1月初,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请问这次抗震救灾信息发布难在哪里?有何特点?

答:本次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通讯不便、救援搜救困难,加之位于民族边疆地区,社会关注度高,具有较大舆情风险。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及时发布、主动发声、积极引导、正向传播,为抗震救灾营造了较好的舆论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高位推动,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关于救灾工作的工作部署,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发声,据不完全统计,20多家国务院部委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应急响应、医疗救援、交通物流等各方面情况。二是快速响应,持续发布。地震发生后6分钟,“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官方微博发布地震快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喀则市人民政府两级政府新闻办公室先后召开4场发布会,通报救援进展,回应公众关切。针对网络上的不实信息,主管部门及时辟谣、还原真相。三是深度报道,以情感人。多家媒体深入救灾一线,报道凡人小事。各路救援力量的逆行背影、西藏辅警伦珠的泪水、灾区儿童的救治等感人报道,促进情感共振,形成价值引领。四是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企业、社会组织发挥行业优势,发布救援信息,服务救灾大局。比如,“中国石油”官方微博公布日喀则辖区救援沿线及震区加油站油品保供服务电话;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联动媒体机构、救援队伍上线“灾害寻人功能”;社会组织坚持公开透明,开通捐赠渠道、公示捐款信息,为救灾积极助力。

(作答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宇军;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专职研究员赵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供稿。)

(责任编辑:赵慧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