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1日,澳门城市景观,旅游塔与新葡京酒店等建筑。视觉中国/供图
1949年8月,南光贸易公司在澳门成立,成为澳门最早的中资机构。1985年8月,为适应发展需要,经国家批准,在南光贸易公司的基础上,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光集团”)注册成立。作为澳门与内地的经贸纽带,南光集团为推动祖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澳门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这一年也是南光集团副总经理宋晓冬扎根澳门的第25年。他曾负责承担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建设项目,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口岸建设,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现任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澳门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澳门文化推广协会会长,积极推动多个国际高端会议落户澳门,为打造澳门城市名片、促进会展旅游业跨越升级出谋划策。
这25年,澳门以国家为坚强后盾,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在暖风飘香的南海之滨,澳门这颗明珠光彩日益耀目。作为澳门回归以来发展变迁的亲历者,宋晓冬因澳门的多元文化、经济繁荣而自豪,对澳门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宋晓冬近照
东西交汇 魅力澳门
“我记得我是2000年2月9号大年初三来到澳门的,因为澳门跟内地的假期不一样,初四就要上班。其实大学毕业我就被分配到了南光集团,但是因为总部在澳门,我当时在北京工作,所以实际上对澳门了解并不是很深。其实到了澳门以后最大的感触,或者说和以前不同的一个认识,就是澳门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的文化具有多样性。”
中西文化荟萃,宋晓冬深刻地感受到澳门别具一格的美。“我记得我刚来澳门参观澳门艺术博物馆的时候,对一幅画印象很深。那幅油画描述的是宗教节日游行的一个场景,其中有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佛教徒、道教徒,甚至还有其他一些我不熟悉的宗教人士,画面并不让人感觉到冲突,反而看上去非常自然,这对刚来澳门的我,构成了一种冲击。我一下就体会到人们对澳门的评价,这是一个和谐、安定、包容的城市。博彩业放开,包括引进新的博彩经营者,给澳门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澳门的高楼大厦更多了,世界顶级的酒店、各种奢华的建筑在澳门涌现,和澳门的传统街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大家感觉并不是很违和。过去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中式葡式的传统建筑,它们是澳门人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在路环,我们还是能继续感受到渔家风情;在氹仔,我们能看到非常现代、艺术性很高的都市建筑群;在澳门旧城,我们有传统民居、西式教堂、中式庙宇……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和谐共存,大家觉得这就是澳门本来的样子,我觉得这也是澳门最吸引人的地方。”
赓续辉煌 传奇南光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是唯一的总部设在澳门的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以根植澳门、融入内地、拓展海外为发展定位。75年来,南光集团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勇担使命,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征程。
宋晓冬对此如数家珍,“南光成立是在1949年的8月28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南光在它的经营领域,为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和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南光又承担了中国对外经贸窗口的角色,当时南光有二三十家外贸企业,业务网点遍布全球几十个国家。澳门回归以后,国家又给了南光新的职责任务,就是要继续助力澳门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巩固澳门的民生保障,为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做贡献。现在南光业务领域广泛,除了民生基础设施、能源业务,我们还经营旅行社、酒店、客运、码头、仓储物流、地产开发、大型工程的代建运营等等。为了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近年来,我们大力培育会展、文创项目,也在影视、金融方面加大了投资。”
聚焦重点 拥抱多元
会展
会展业的发展一直是澳门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也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领域。“澳门回归后,南光在会展业的发展,以2012年的公务机展和2021年的汽车展、游艇展为开端,之后通过品牌整合升级,南光又推出了‘濠江盛汇’—澳门汽车、游艇、公务航空展,澳门社会普遍称‘陆海空三展’。2022年,按照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建设方案的要求,我们又举办了中国(澳门 )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为澳门引进了一些大型的会展和论坛,包括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以及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澳门传统医药国际合作论坛等等,这是南光作为驻澳央企和中资企业,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做的一些努力。”
2023年6月1日,第14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于澳门开幕,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机构逾3000名业界精英出席。图为与会者参观论坛展览。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摄
宋晓冬十分看好澳门会展业的发展,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2023年国际协会会议市场年度报告》,澳门在全球国际会议城市的排名中位居亚太区第20位,较2022年攀升了34位。此前,《2019年国际协会会议市场年度报告》已认可了54项在澳门举行的国际协会会议活动。“现在每年除了普通游客,澳门也吸引了大量的会展商务客人。我认为今后澳门会展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举办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品牌展会是我们业界继续努力的方向。”
文旅
宋晓冬为澳门倾心,在他看来,澳门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业发展条件。“澳门世界文化遗产是澳门最为珍贵的文化宝藏和旅游资源,是历经几个世纪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精粹,有很多不被众人所知之‘最’。澳门旧城被称为‘天主圣名之城’,保存了澳门400多年的历史精髓,有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的建筑群,且很多仍保持着原有的功能,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修道院、基督教坟场和西式炮台建筑群,中国第一座西式剧院、也是首个放映电影之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灯塔,以及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和西式医院等。”
不断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令民众的消费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由此也产生了旅游新业态。“过去大家都是打卡式观光游,今天我们吃要有品味,住要有主题,行要有目的,游购娱要有获得感、满足感,大家更追求文化的体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所以今后澳门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也要适应这样的一个趋势。澳门中西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文化结晶独一无二且无法复制,将世遗文化保护好、宣传好、传承好,并与旅游产业紧密融合,将是澳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澳门作为旅游城市能够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2024年2月12日,澳门,游客参观郑家大屋。郑家大屋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实业家、慈善家郑观应的故居,于2005年7月15日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视觉中国/供图
此外,澳门还有一张金名片——2017年,澳门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从米其林餐厅到传统老店,澳门美食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开发一些新型文旅产品,丰富人们的体验。澳门现在也在活化一些历史城区,希望世界文化遗产地能够吸引更多游客,让澳门的历史文化能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所以南光也尝试着在世界文化遗产地举办了一些沉浸式的演出。前两年,在特区政府文化局、旅游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在澳门的郑家大屋推出了爱国主义教育沉浸式戏剧《郑家夜宴》,已成功演出20场。因此,在政府积极推动努力的同时,澳门各界,无论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还是文化传承的责任,都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影视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是澳门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努力为影视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光也在影视方面做了一些投资,包括反映回归以来澳门青年奋斗成长过程的《湾区儿女》,这是澳门第一部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发展影视产业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澳门城市形象,让更多的人认识澳门。澳门本身因为其城市气质、建筑特色和文化氛围,也很适合作为影视取景地。澳门近500年的历史,回归以后的发展变化,各类风云人物的传奇,普通市民的喜怒哀乐……有很多故事值得影视产业挖掘。现在澳门已经有很多影视从业人员,澳门的影视产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有很多人参与内地和海外的影视作品制作,这对于澳门的从业人员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2024年4月23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第六届部长级会议配套活动之一“企业家大会”在澳门举行。中新社记者 戴梦岚/摄
金融
2023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额达2209亿美元,且仍处于增长趋势,但这其中通过澳门实现的却很少。对于如何利用与葡语国家的深厚渊源,创造发展良机,宋晓冬已有过深入思考。“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许多人有一个疑问:中国发展同葡语国家的关系是不是还需要澳门这个‘中葡平台’?其实,关键在于发挥澳门的独特优势。葡语国家的投资与贸易机会很多,与中国的互补性很强,但营商环境仍需完善,法律和税务复杂,又有语言交流障碍,很多中国企业投资葡语国家都交了大量‘学费’。澳门的法律制度体系源自葡萄牙,使用葡文处理法律事务是澳门的特色与特长,澳门可利用这方面的资源和人才,为中国内地企业投资葡语国家提供法律及语言方面的服务与培训,如澳门科技大学已开始定向为中国中车开办葡语学习班。澳门特区政府及民间资本可以参与到国家及央企主导的对葡语国家的大型投资项目上,提供金融支援,并派人参与经营管理,既能获得稳定长期的回报,又能为澳门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还能支援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除一般商品贸易外,中国与葡语国家在影视、出版、体育、会展、金融等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与人文交流潜力巨大,而澳门有很多特殊优势可以挖掘和利用。”
琴澳和鸣 未来可期
自2009年开发之初,横琴就被赋予了促进澳门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2018年考察横琴时,习近平主席就曾指出,“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又叮嘱道:“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目的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如何真正实践这一初心,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化,宋晓冬也有自己的体悟。“习近平主席在澳门回归25周年视察期间所发表的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澳门要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扮演桥梁角色。澳门对此要深入反思,增强主动作为的紧迫感,认真研究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所能起到的作用,重点是国家所需、澳门所能和所长,不能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片面地理解成依靠国家所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到内地去‘求财’。如果澳门的发展对国家总体发展没有意义和作用的话,其长远发展将难以持续。中央给予澳门的定位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符合澳门实际情况的,也是澳门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能够发挥作用之处。因此澳门的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目标定位来展开。立足这一精准定位,健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机制,将使澳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的澳门不止有33平方公里的土地、85平方公里的海域,还有106平方公里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通过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机制为澳门所用,因此澳门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横琴其实给了我们一个试验的场地,尤其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可以结合中国内地与澳门好的制度,取长补短——在我看来,横琴是一个试验田,是一个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发挥想象的地方。”
(责任编辑: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