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 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4年第6期作者:胡梦飞 蒋雅琛
字号:默认超大|


滨海新城 陈捷阳/摄

  2023年10月28日,在上海世界会客厅,福州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这是联合国人居署授予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高级别奖项,福州从全球16个国家的54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

  为何是福州?

  评委会给出了“聚焦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生态友好的‘千园之城’”的回答。

  若要从历史的纵深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

  “3820”战略工程为福州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30多年来,福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有影响力、有创新性和可推广性的综合解决方案,换来了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壮丽变迁——从滨江城市蜕变为滨海城市,从“绿化福州”迈向“千园之城”,从“住有所居”到构建“全龄友好”的和谐社会环境。

  创新驱动 多元共兴

  “我要一点击鼠标,就能看到全省的数据。”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开启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东湖数字特色小镇所在地长乐区文武砂街道,曾是一片荒凉的黄沙地,仅有东湖和一口大鱼塘的涟漪荡漾。如今,乘着信息化建设的东风,东湖数字特色小镇破壳而出。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省电子信息集团、市电子信息集团等龙头企业接连落子;建成全省集中度最高、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数据中心,运算速度每秒6000万亿次的福建超算中心……东湖畔,一栋栋崭新的研发楼成排而立,欣欣向荣。


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 陈捷阳/摄

  作为“开拓者”,联通(福建)产业互联网公司工作人员庄光明见证了公司在长乐的一步步发展壮大。“2018年5月,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抽调20名骨干入驻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推动联通(福建)产业互联网公司成立。此后,公司积极融入福建数字经济建设,初步构建产品研发、集成支撑等创新服务能力。2022年,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成立,建成中国联通智云数据中心,业务一路高歌猛进,产值突破24亿元。”

  无独有偶。多年来,华为、百度、网龙等众多数字经济企业纷纷从福州扬帆起航,或选择福州作为发展的落脚点,让大数据、物联网、新型显示等数字产业成链成群。数据显示,福州数字经济规模已经从2018年的280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7000亿元。

  “数字经济在福州GDP增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和动能保障。这也是当年数字福建、数字福州政策制定之时,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定下的蓝图。”福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站位全国大局看福州、跳出福州看福州,福州全面审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找准方位、保持定力,提出要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越来越多产业多元共兴的故事正在续写——

  进一步打响“数字福州”国际品牌,滨海新城建设智能汽车数字车城,实现多种智能化场景应用;福州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基地在1700平方米的有限物理空间构建线上虚拟世界;越来越多数字领域领军企业汇聚福地寻求发展机遇……

  进一步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以成功举办首届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为契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转化落地,壮大海工装备、海洋信息、海洋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深化海洋经贸、文旅、科技等交流合作……

  进一步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经济发展优势,突出“有福之州”形象定位,打造以“闽都文化、温泉康养、清新生态、滨江滨海”四大品牌为核心的文旅产品体系,以品牌带动有福之州加速出圈……

  融合发展 多元共生

  作为一座海滨城市,“融合”是福州发展永恒的主题。

  山河江海里,“榕颜”最动人——

  从“闽江之心”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形象窗口,到福州三宝城的老地标新变化,再到闽江河口湿地坚实的生态屏障,一个个城市新地标见证榕城韵味。

  去年中秋国庆期间,福州首个大型户外沉浸式实景歌舞剧《江海奔腾》在“闽江之心”海丝舞台首演。一江秀水,“一街四戏”,早已融入市民的寻常生活。从特色十足的青年广场、青年天桥,到“牵”起闽江两岸的特色对渡(一种当地的交通方式),再到“半边生态半边业态”的茉莉大街,“闽江之心”已成为一张展示福州山水城市特色的“金名片”。

  以南公河口街区为“圆心”,福州三宝城逐渐揭开面纱。去年国庆前,南公园—瀛洲河航线通航,串起一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水上福道”,加上200米高的地标性建筑与福州雕刻总厂地块等核心要素,一个集结了海丝与地域文化、福厝与现代建筑、街巷与立体慢道三重特色的新地标即将诞生。


闽江河口湿地成为鸟的天堂。陈林/摄

  作为国家级“宝地”,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已全面启动生态景观提升工程,通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芦苇摇荡绿水悠,留鸟候鸟满洲头”的景象已成为现实。

  架山海通途,筑开放门户——

  一条条交通大动脉不断打通对内连接、对外开放的空间,福州昂起发展龙头,带动福州都市圈“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为深化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加速山海同城化步伐,福州正加快推进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F2、F3线等高铁进机场项目。数千名建设者不舍昼夜,在“双跑道、双航站楼”的宏图上挥汗如雨。眼下,T2航站楼外部轮廓初显,预计明年春节前完成正负零混凝土结构施工,为国际航空城发展吹响号角。


2023年9月28日,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包华/摄

  向南,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开通运营。福州至莆田半小时、福州至厦门1小时可达,福厦两地携手唱响“双城记”。

  高速公路滚动开发建设,穿山越岭架起通途,为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六个城”(滨海新城、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挺起发展脊梁。看成绩,福州北二通道、G316国道长乐漳港至营前段主路通车,密切主城区和滨海新城、现代物流城的交通联系;看未来,福州—福清高速项目(简称“双福高速”)文山洲大桥,京台复线福州段白石、岭尾大桥等3座跨江大桥相继通过省交通厅通航条件审批,这意味着福州与南平、宁德、平潭等地区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畅通。

  福州港后方铁路隧道工程正加速掘进,将构建全天候海铁联运大通道,迅速拉升福州港的集疏运能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被纳入国家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如今,从福州港江阴港区开出的一列列中欧、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像一条条飘扬在丝路上的纽带,连接“丝路海运”和“陆上丝绸之路”,助力国际深水大港建设,为丝路海港城激活澎湃动能。

  两岸一家亲,融合向未来——

  3月6日,“福马同城通”卡正式向马祖乡亲开放申领,马祖乡亲凭卡可在福州享受交通、旅游、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优待政策,有效推动了马祖与福州全域融合发展。


马祖乡亲王榕乐展示第一张“福马同城通”卡。林双伟/摄

  “第一个领卡,我很高兴!从信息核验到发卡不超过2分钟。”78岁的王榕乐说,“以前来福州都是探亲,现在可以用这张卡好好游览一下。”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福州与马祖深化融合发展,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支持马祖居民在福州同等享受当地居民待遇。

  马祖大和航业公司董事长董宇涵说,这是一项惠及两地的民生政策,“希望这张卡可以带动两地民众更加密切地交流,共同做旺‘小三通’航线,带动两地旅游发展”。

  以民为本 多元共享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福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孩子是否有学位,能否就近入学,是家长关注的头等大事。为此,福州持续扩容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扩大学位供给。2023年,福州共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改扩建35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万个,累计投入5.34亿元;新建中小学5所、改扩建8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000个,累计投入8.64亿元。


洋下小学内,孩子们在上体育课。叶诚/摄

  要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集团化办学就是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有效探索。福州三中教育集团、鼓楼第二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延安中学教育集团……一个个在福州响当当的教育品牌,给家长们吃下定心丸。“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的学位,谁愿意舍近求远。”福州市洋下小学在成为福州二中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后,家长余女士很是满意。

  让群众看病更加高效便捷——

  家住晋安区日溪乡的赖依伯,一直想去大医院治疗心力衰竭,最近却打消了这个念头。原来,晋安区总医院已安排专家团队定期赴日溪乡坐诊,为赖依伯等居民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赖依伯的病情已明显好转。

  优质医疗资源不均,三甲公立医院“一号难求”,如何破解?集团化办医成为关键探索。去年6月,福州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集团化办医改革,整合优化8家市属公立医院,组建市第一、第二总医院,实施医疗资源共享和“九统一”运行机制;同时,升级县域医共体,组建13家县级总医院,构建分级诊疗格局,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群众健康的首道防线,如何确保优质资源沉下去、医疗水平提起来?完善分级诊疗,强化市县联动是改革重点。每家县级总医院整体纳入1家市属公立医院医联体网格,协调其他医院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形成分级诊疗网格化格局。在此基础上,去年8月,福州启动了联合病房建设试点,8所县(市)级医院与1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率先“结亲”,共建联合病房,下沉资源,上下联动,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托起老年人幸福时光——

  鼓楼区洪山镇凤湖社区的“长者食堂 + 学堂”推出了“12元无限量自助餐”服务,深受老人们好评。还未到用餐时间,门口就已排起了长队。


老人在鼓楼区凤湖社区长者食堂吃午餐。郑帅/摄

  家住凤湖新城二区3号楼的张阿姨就是这里的常客,她告诉记者,中午就她一人在家里用餐,煮少了没滋味,煮多了吃不完,“现在可方便多了!”

  此外,凤湖社区还打造了总面积1056平方米的邻里共享空间。“现在吃饭有长者食堂,学习有长者学堂,医疗服务有健康小屋,闲暇时还可以在文娱室打打乒乓球,太幸福了。”一名刚用完餐的居民不禁竖起大拇指。


社区老年人在凤湖社区健康小屋体检。福州市城乡建设局/供图

  过去一年,福州扎实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全面覆盖”的路径,打造“长者食堂+学堂”“长者学堂+四点钟学校”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长者食堂579家,设置餐位23666个,鼓楼、仓山等地还实现了社区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福州全面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福州市社会福利院提升改造,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打响“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品牌。

  (责任编辑:张语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