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代巅峰对决的召唤

——专访独臂船长徐京坤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4年第4期作者:陶恒
字号:默认超大|

  编者按:1989年出生的徐京坤,12岁时因意外失去左前臂,但他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不断突破自我,16岁成为国家帆船队运动员,之后陆续完成了环中国海、跨大西洋以及环球航行,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环球航行的独臂船长”。2024年,作为唯一拥有中、英、美、法四国航海资质的国际帆船驾照签证官,徐京坤将要参加法国举办的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简称“旺代环球”)。该赛堪称“海上的珠穆朗玛”,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球只有不到100人完赛。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本刊专访徐京坤,听他讲述与法国、与航海的故事。

  中国新闻发布:说到与法国的缘分,回顾18年的帆船生涯,你在法国有一些怎样的经历和故事?

  徐京坤:法国是世界上单人离岸航海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里有诸如单人跨大西洋帆船赛(Mini-Transat)和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Vendée Globe)这样的世界级航海大赛,深深地吸引着我。离开国家帆船队后,我完成了单人单帆环中国海航行,后来在三亚成为一名帆船教练,教会了很多人驾驶帆船。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学员的认可,以及这些年获得的各种荣誉,并没有成为我骄傲的资本,反倒让我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追求。

  中国航海运动在技术方面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有多少?如何用有效的教学理念帮助我的学生们发挥出最好的训练水平?如何让刚刚起步的中国帆船运动接受先进理念以夯实基础,让更多人快乐、安全、高效地参与这项运动,进而培养出世界顶级的运动员?这些问题每天都在困扰着我。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破舒适圈,去世界最高水平的赛场深造学习、打磨自己,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掌握更专业的培训理念。要改变,就必须付出代价——远离熟悉的环境,抵抗住各种诱惑。

  2014年12月4日,我第一次踏上法国这片极度陌生的土地。那时,我只知道法国有一项叫Mini-Transat的帆船赛事,要成为世界顶级的职业水手,甚至参加旺代环球比赛,就必须从这个世界上难度等级最高的单人跨洋赛入门。除此以外,当时我对这里的一切都一无所知。

  闯进未知,没有任何退路,这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巨大恐慌。困难远不止于此,Mini-Transat作为世界顶级的极限航海赛事之一,从来没有残障选手参与,它也不会像奥运会一样分出残奥组别。面对恶劣的大西洋海况,谁也不敢想象,我仅凭一只手如何能够跟那些身体健全的世界上最杰出的水手们同场竞技。收到我的参赛报名后,赛事组委会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拒绝我……


2022年“朗姆路”单人跨大西洋帆船赛第一次迎来中国船长参赛——徐京坤和他的“中国梦想”号帆船。

  经过不懈的沟通和努力,我最终获得了一个有条件的“许诺”:组委会答应,如果我有能力拿够所有的参赛积分和取得入围资质,他们再考虑是否允许我参加单人跨大西洋决赛。与此同时,他们不会给予我任何特殊关照。

  带着这样的不确定性,在一年多时间里,经过无数的训练和准备、数场资格赛完赛,还有大量的学习、考试并获得多项世界级资质后,我最终如愿入围决赛,并顺利完成了2015年单人跨大西洋挑战赛,成为该项赛事历史上第一位独臂选手。由此,我跟法国的缘分也越来越深了。

  从对这里一无所知,到在法国学习和参赛,并获得法国人才护照;从不被人知、独闯法国最高水平航海赛事的亚洲新生水手,到在法国组建中国之队训练基地,成为一名在当地家喻户晓的IMOCA(国际单体船公开级别协会)船长,我已经在法国生活学习了近十年,这里俨然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中国新闻发布:对你而言,今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参加旺代大赛。请分享你在备战过程中的最大难事和最大收获。

  徐京坤:说到“旺代环球”,人们能想象的可能仅限于,这是世界上顶级的极限体育赛事,那些让人心悸的滔天巨浪,以及独自一人不间断环球航行所要面对的恐惧和孤独。但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这些并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在于备赛阶段,如何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和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有效抓住时机,整合有利资源,完善赛前准备,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最终能否取得成功。

  在法国组织赛队基地训练,我们必须面对多重困难:远离祖国熟悉的环境,缺乏人力等相关资源支撑……我们的超级赛船像F1赛车一样,需要数十名专业工程师管理和维护。然而事实上,法国目前有40多支顶级IMOCA赛队,但专业工程师明显不足。除了面对聘请专业工程师的高昂开支以外,很多时候我们更要面临即使高薪也很难及时招募到专业工程师的困境。


2023年,徐京坤在反季节单人跨大西洋帆船赛(Retour a La Base)途中调整风帆。

  说到最大的收获,就是很多时候“被迫”身兼多职,让我学到了更多除去船长职责以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起别的欧美赛队都有数十人的专业团队保障支撑,船长只负责比赛,我们刚刚组建的中国之队一方面要节省预算,另一方面要面临专业人员短缺的技术难题,大部分时间我既是商务经理,又是电力工程师,还是队医,直到比赛前再转变为船长,这样虽然很辛苦,但也着实让我获得了更多的锻炼和能力提升。

  更重要的是,从无人知晓到现在获得许许多多法国人和海外侨胞的关注与支持,这让我们倍感荣幸和温暖。

  中国新闻发布:你最熟悉的法国航海家有哪些?请分享你的一两位法国航海界友人以及你们之间的友情故事。

  徐京坤:法国从来不缺少优秀的航海家,像“现代帆船教父”塔巴里(Eric Tabarly)、“十年水手”弗兰克·卡玛斯(Frank Cammas)、原沃尔沃东风队的船长夏尔·戈德赫里埃(Charles Caudrelier)等,都是优秀的代表,其中有几位也是我多年的好友。

  旺代环球帆船赛的现任赛事总监休伯特·莱蒙尼尔(Hubert Lemonnier),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曾经是沃尔沃环球赛东风队的工作人员,我们有着很深的渊源——十多年前就彼此相识,后来分开了很多年,直到2021年我来法国组建中国之队准备向旺代发起挑战时,我们又再次相遇,那时他刚刚进入IMOCA组委会工作。现在,我即将迎来旺代最终的挑战,他也在去年顺利晋升为旺代环球帆船赛的赛事总监。

  这样的友情非常神奇,有些巧合让你不得不相信缘分。今年2月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首次旺代全球发布会上,休伯特说:“作为徐京坤的老朋友,看见他在十年之内实力提升这么多,我很骄傲;同时,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能在我主管的这一届旺代环球迎来第一支中国队,我也非常开心。中国之队和他在这个领域几乎同时出现、同时发展,也象征和代表着法中两国间的友谊和不解之缘。”

  中国新闻发布:我们知道,现代帆船运动起源于欧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这项运动不仅来到了中国,而且在一代代中国航海人的努力下,中国帆船也一步步走向世界。你认为,中国帆船事业和中国航海运动要取得更大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徐京坤: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航海史,中国航海在历史上也曾一度十分强盛,但是近代帆船运动却是从欧洲开始并盛行起来的。

  近代,大航海运动改变了世界格局。如今,现代帆船运动尽管已经变成人类探索精神与勇气的传承方式和科技产业的练兵场,但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被认为是“勇敢者的游戏”。


徐京坤的60尺全碳纤维超级赛船——Singchain中国梦之队“海口号”

  就拿Singchain中国梦之队的IMOCA60超级赛船来说,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单体帆船,全世界只有20多条,全碳纤维船体集合了现代船舶设计的所有尖端科技,代表着世界顶级水平。从这个层面而言,参加旺代比赛,已经远不是一场传统的运动员之间的体育竞技:比赛中,船长不仅是运动员,更是工程师、领航员,要接受无数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由于赛船集合了许多尖端科技,更需要先进的工业设计和强大的产业作支撑,需要许多专业公司、团队共同参与保障。

  中国要在这项运动中取得发展,需要从基础的产业配套开始,培养大量相关专业人才,让更多的年轻运动员走上国际赛场获得锻炼。当然,这也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新闻发布:今年,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巴黎举办。多年来,你曾代表国家队出征奥运会,也曾参加过诸多不同赛事,请分享你与奥运的故事,以及你对巴黎奥运会中国帆船项目的期待。

  徐京坤:2005年我加入中国国家帆船队,开始了帆船运动生涯。2008年,我参加北京残奥会帆船赛并取得第十名的成绩。后来,我就开始了大帆船的训练,并逐渐转为职业水手。我希望未来在我完成旺代比赛后,能有机会重返奥运赛场,也希望中国国家帆船帆板队能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新闻发布:参加完今年的旺代赛事,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徐京坤:旺代曾经是我的一个终极目标,但是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这个目标显然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我希望这次参加旺代比赛不是一场“封关之战”,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希望中国梦之队继续发展下去,我会考虑继续挑战下一届旺代,建造更新的超级赛船;我也会考虑开始我的超级三体船项目,向儒勒·凡尔纳奖杯发起冲击。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继续完善中国之队的体系构建,并在中国和法国两地建立一个中法航海交流中心,促进双方交流合作,把旺代中国梦之队过去几年累积的航海技术、人才资源、管理经验、赛事知识和产业联结带回中国落地,引进法国航海人才和技术,助力中国航海产业发展。同时,这还将是一所辐射整个亚洲的世界级航海学校,培养更多的中国年轻水手和航海爱好者,帮助他们安全地体验休闲航海生活,帮助有天赋的新一代中国年轻运动员去参加Mini-Transat和旺代这样的世界级比赛,培养属于中国的航海运动人才。

  我还有一个愿望想要努力实现,就是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的残障群体和贫困儿童接受海洋运动训练,磨练和塑造他们的勇气与意志,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航海相关专业技能并有条件从事相关职业。我相信,一个人即便腿受了伤,也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赛船设计师和电力工程师。我不希望成为别人的偶像和榜样,我更希望能成为一个案例,让更多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做一个能给别人希望的人,就像在我迷茫的时候那些给我希望的人一样。

  (供图:徐京坤)

  (责任编辑:高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