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说实话我以前读得很少,甚至非常讨厌读书。虽然我上学时成绩一直比较好,但那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从来没有真正为了读书而读书。那时我觉得,读书是个无聊的活动,不如打会儿游戏,娱乐一下。
那么,我是什么时候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的呢?这要从我考上埃及语言学院学习中文说起。那时,我特别注重自己的中文发音和听力,十分想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在与其他外国人交流和探讨一些问题时,我发现他们的中文发音可能没有我标准,但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比我强得多——虽然我发音标准,但我听不懂对方谈论的是什么内容——我便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中国有一句谚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激励我坚持去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丰富我的知识。
2021年,刘正曦在第二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现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鞠萍合影。
如今很多外国人,当然包括我在内,对中国的迅速发展特别感兴趣。以前,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中国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但现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我们好奇这些巨变是如何实现的。我强烈推荐大家,尤其是外国人去读一部作品——老舍先生的《茶馆》。
《茶馆》集中展示了百年中国的社会变迁,带领读者走进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浮沉、欢愁与无奈。书中的茶馆仿佛一个微缩版的中国社会,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实的残酷,引发人们对历史和人性的深思。茶馆里张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没有自由可谈的。但是现在,中国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不仅自己国家的人民全部脱贫,还在帮助其他国家人民脱贫,这也反映出了时代的变化。
中国有一句话:“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现在的中国把人民看得有多重要?看看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子弟兵、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还有人民币,这些名称全部带有“人民”字眼,我们就该明白现在的中国和之前相比是大不同的,中国政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对此,我推荐大家读一读陈晋先生的《问答中国:只要路走对,谁怕行程远?》一书。
最后,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点我的读书技巧。起初,朋友推荐我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的名著,说实话我那时读起来有些吃力,后来甚至感到很自卑,就先放下了。所以,我建议大家要一步一步去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不要幻想一步登天,刚开始就拿那些名著去读,既看不懂也无法吸收。可以先从一些比较简单的、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逐渐培养阅读习惯。比如你喜欢美食,可以去看《舌尖上的中国》。等阅读习惯养成后,要多多涉猎其他领域,哪怕是不感兴趣的方面也需要有所了解。即便每天再忙,也要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去看会儿书,哪怕只看一页、一段也挺好。就像那句古话说的,“不怕慢,只怕站”。
[作者:刘正曦(Mohamed Jihad)|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外籍专家]
(责任编辑:张语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