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多元。作为汉学家和翻译家,我和中国缘分颇深。1999年高中毕业后,我就在父亲的建议与鼓励下正式开始学习汉语。刚接触这门语言时,我发现它与之前学过的西方语言完全不同,富有自身的特色和魅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汉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我试图跨过语言的鸿沟,揭开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神秘面纱,感知其悠久灿烂的文明。2008年,我第一次去中国,开始近距离接触这个以前只能从书本上了解的国度,并在首都北京生活了7年之久。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让我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和许多中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接触到众多中国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包括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茶馆》、鲁迅的《阿Q正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这些作品都是我学习中国文学的必读书目,阅读它们让我了解了中国人的习俗,领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14年,我和先生决定离开北京回国生活,虽然内心充满不舍,但我相信,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并不会因为距离而生疏。回国后,我发现突尼斯人对关于中国的知识很感兴趣,想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可惜由于语言障碍等,中国主题的图书在突尼斯图书市场始终处于空缺状态。因此,2016年,我们夫妇二人合作创办了突尼斯东方知识出版公司,开始投身以中国主题图书为主的翻译出版事业,致力于向突尼斯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读者讲述中国故事。7年多来,我们引进并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本土书籍,在各个阿拉伯国家举办的国际书展上展出多种优秀的中国作品译本,深受当地读者欢迎。
《北京小子》阿文版主题文学沙龙现场
我始终觉得,阅读中国文学作品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比如,中国科幻小说家星河的《北京小子》中就有大量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读者从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现代科学知识,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北京小子》阿拉伯文版出版后,得到突尼斯青年读者的喜爱,并在2022年突尼斯国际书展上收获热烈反响。
中国作家李娟的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也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部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在中国新疆阿勒泰戈壁草原上的乌伦古河南岸,有着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的土地。李娟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在这里劳作的人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书中的文字令人记忆犹新,作者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忍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冀与执着,同时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阿拉伯读者通过这一作品,可以细细品味中国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质朴的乡土生活。
突尼斯属于中东地区,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因而两国文化有许多相近之处。于我而言,中国文化有着别样的亲近感,十分易于接受。这么多年致力于中国语言研究和作品翻译,以及参加各类中文学术会议,让我愈加感受到中国的迷人。
由芙蓉参与翻译审定、突尼斯东方知识出版公司近日出版的“中华文明史话”系列图书阿文版封面
我认为,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其当代文学作品。作者可以引领读者去联想,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由此,2022年6月,东方知识出版公司十分荣幸地与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突尼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这是突尼斯首家为中国文学爱好者成立的俱乐部。成立当年,俱乐部就成功举办了两场文学沙龙,受到当地读者的热烈欢迎。
2023年,东方知识出版公司参加了突尼斯国家书展和突尼斯国际书展。书展期间,有当地读者主动找到我们的展台,询问是否有新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他们表示,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希望可以阅读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
未来,突尼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将举办各种推广活动,继续讲述中国故事;东方知识出版公司也将出版更多阿拉伯文版中国文学作品,继续传播中国文化。我十分欣慰地看到,突尼斯及阿拉伯读者对中国著作愈加喜爱——这是文化相遇与碰撞的结果。
[作者:芙蓉(Samah Mohamed Abdelkader)| 突尼斯翻译家、汉学家,迦太基大学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助理教授,突尼斯东方知识出版公司国际合作主任]
(责任编辑: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