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女子的17年土耳其学艺生涯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年第12期作者:李昕桐(Filiz Li)
字号:默认超大|

17年前,因为跨国恋,我这个中国西安人移居到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本以为自己能书写一卷神秘异域的壮丽诗篇,但初到土耳其,我却因语言、文化等原因被迫跻身家庭“煮妇”的行列,除了学习土耳其语,只能在家煮饭和看电视。某天,我在电视上观赏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Ebru(大理石纹水拓画)的创作过程:先在一盆水的水面上撒颜料、画花,画好后拿张纸轻铺在水面上,稍等片刻,将纸从水面拎出,画就拓在了纸上,而水面上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么神奇,那么美,瞬间直击我的内心深处:我要学水拓画 !

长这么大,除了小学美术课,我学的、做的从未与艺术沾边,可当时我觉得,创作水拓画看起来还挺容易的。我立即搜索学习班并报了名。开学那天,大概是2007年秋季的一天,在伊斯坦布尔某文化中心,我认识了我的启蒙老师,也是至今仍然跟随的老师、奥斯曼历史专家查埃罗(Erol Çağlar)先生。那时,以我的土耳其语水平基本听不懂查埃罗老师的讲解,而老师也不会英语,我只能看他示范,用手机拍照录像,再照着练。随着学艺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水拓画俨然不似看起来那么简单,且越学越难。这门手工艺术的技术含量,其实是在水溶液和颜料的调配和酝酿上。作画的水溶液对黏稠度有严格要求,而由于每时每刻水都受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因素的影响,没法固定一个配方比例。天然土矿颜料也同理,而且,颜料像上好的红酒,酝酿得越久,颜色才能越成熟、饱满、鲜亮。这酝酿过程至少得几个月,期间需要根据颜料的状态不断调整其中所含牛胆汁(调颜料的灵魂成分)及水的浓度。


李昕桐与查埃罗老师(左)

要说学艺初期没有沮丧、挫败感,怎么可能,但查埃罗老师带领一班土耳其同学对我这个“老外”不离不弃地进行特殊关照,令我不能半途而废。每次上课,老师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他让略懂英文的同学连比画带蹦单词,反复告诉我要点是什么、回家应该做什么及怎么做。在学练作画的基础——大理石花纹背景时,我们是先用马鬃与玫瑰花枝制成的画刷蘸取五颜六色的颜料,再有控制有节奏地甩撒在画盆里的水面上,而不应该是画盆外的桌上墙上地上或旁边同学的画盆里,但我这只笨鸟真就能把除了画盆水面之外的任何地方给上了色,包括师母送给老师的那件生日礼物——新衬衫。至今我依然记得,当时老师到卫生间把颜料大概擦洗了一下,然后穿着染了色的半湿衬衫若无其事地继续授课……

单调寂寥的土国生活就这样在学艺中过了一年。有一天,文化中心突然宣布因经费不足而终止课程。惜别查埃罗老师和同学们,我接着寻找学艺的地方,没多久,拜到了在伊斯坦布尔亚洲区授课的泽赫拉(Zehra)女士门下。自此,每周一天,我从所住的欧洲区乘地铁、换渡轮,再转小巴,单程2小时,继续学艺之旅。泽赫拉老师的这个班也是只有六七名学生,同样采取师父手把手教徒的传统模式。她们也丝毫没拿我当外人,我们不仅每周一起上课,还结伴逛博物馆、赏花看海、喝茶聚餐。

水拓画圈子让我的日子变得生动起来,我开始用笔记录自己融入当地社会的学艺生涯,并分享在网上的专栏“闲人转战土耳其”里。慢慢地,读者从世界各地冒出,包括一小撮藏在伊斯坦布尔的华人。远离祖国亲人、精神无援的我们,从网络走到现实世界相识了,其中好几位姐妹还被我拉下水,与颜料共舞至今。查埃罗老师也来消息了:他在交通便利的欧洲岸开了私人画室。于是,与查埃罗老师分别大约一年后,我重回他的门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翻山过海,欧亚两陆跑,同时跟两位风格迥异却都德艺双馨的大师潜心学艺,直到后来自己因从闲人变忙人而只能就近去欧洲画室。虽已不再上泽赫拉老师的课,但我们之间的交流从未中断过:她经常在我的网上作品分享下面跟帖点评,而我每年斋月也会到老师家,与她共进开斋晚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的就是土耳其老师于我这个中国徒弟。

几位华人姐妹加入到查埃罗老师的画室后,我们组了个华人班,十年如一日,每周去画室一次,在享受土国传统艺术的同时,还交换稀缺的中餐物资,互诉生活的喜怒哀乐。而继土国最大报纸《时代报》对我作了专访后,土耳其的“中央电视台”TRT也请查埃罗老师和我们几个华人学徒上了周末黄金时间的直播节目。我战战兢兢地为电视机前成千上万的观众演示了一幅他们的国粹水拓画,画的是土耳其国花——郁金香。再接下去,我不断获邀回国举办公开讲座和体验课堂、录制介绍水拓画的片子。


2014年11月1日,在三代水拓画艺术大师共同见证下,查埃罗老师(右一)为李昕桐颁发出师证。

学艺生涯一晃进入第七年,2014年11月1日,查埃罗老师经我师爷伊斯梅尔(İsmail Dundari)大师的首肯,将传说中得来难于上青天的出师证颁发予我。这意味着我从此有资格收徒传承水拓画艺术,还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了!师爷在颁发出师证的师门联合画展上对我说:“我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教过大约2500名学生,至今共颁出15张出师证,你的就是第15张。这是土耳其首次将水拓画出师证颁给一个外国人,我们也以此为荣。所有出师证获得者的行为操守都受到密切关注,有失德艺双馨准则的会被收回出师证。你七年来学艺进程中的每一步大家有目共睹,衷心祝愿你的水拓画之旅越走越宽广!”我,一个旅居土国的中国人,能获此殊荣,内心真是诚惶诚恐、激动自豪!至今回想起来,我依然眼睛湿润、百感交集。


2018年5月,李昕桐在由全国妇联和陕西省政府主办的“指尖上的丝绸之路——国际女性手工艺发展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获得出师证后,我的日程更加紧锣密鼓。2015年秋,应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我作为土耳其安塔利亚市的代言人,在“城市一对一:福州/安塔利亚”节目中介绍土国的名胜、文化以及水拓画艺术。2017—2018年,我又接连登上央视的元旦晚会、城市春晚及《出彩中国人》节目。在《出彩中国人》的初赛中,我演示了一幅“丝绸之路花开两端”的水拓画,竟获评委们全票通过直进半决赛,评委的点评是:“丝绸之路上流通的最宝贵财富,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故事,今天由一个中国习画人再次把它带回到它的故乡。人类的文明永远就是在这样的交融、沟通中不断融合前进。公元2017年夏天,出彩中国人,离家千年之后,它回来了!”说到这里,有一个重要信息:根据中国史书记载,大约在唐朝时曾有一种类似水拓画的工艺叫“流沙笺”,很可惜在中国早已失传;我的师父查埃罗先生认为,中国发明了纸张,那么纸张以及装饰纸张的艺术,比如流沙笺,是经由丝路传到海外并发扬光大的,而水拓画正是这样一种在土耳其生根发芽、演变提高后重焕光彩的艺术。在《出彩中国人》的半决赛中,查埃罗老师从土耳其飞到节目现场,全程指导我和我的团队创作了迄今世界上唯一一幅3×1.5米的水拓丝路图。2018年,央视《非常传奇·年度盛典》节目邀请查埃罗老师和我同台献技,并授予我们优秀传承奖。2019年秋,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期间,我作为土耳其代表团唯一的一位外国艺术家,每天在土耳其国家馆为成千上万的参展者讲演水拓画。


2019年11月,李昕桐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土耳其国家馆演示水拓画。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查埃罗老师的画室不得不关闭,但在我俩为中国学员组的网上水拓画研修群里,我们一如既往地为学员们分享教学视频、照片,解惑答疑。我们还组织了整整一年、每月一个主题的师生线上展。2021年,我和查埃罗老师及师妹组成的水拓画团队,以一款全手工制作的水拓画皮包参加第五届丝绸之路女性设计大赛,荣获文化创意类一等奖。截至目前,我已为国内学员开设了九期初级培训班、三期中级班和三期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入门班。2023年,位于伊斯坦布尔的李昕桐水拓画艺术工作室也终于对全世界敞开了大门。

“水上作花,纸拓成画;静心之术,传世之美”,是我心中的土耳其水拓画。我这名丝路新旅人,正竭尽全力将这个世界文明的艺术瑰宝带回我的祖国,期待自己能做好两国的民间交流大使。

[作者:李昕桐(Filiz Li) 旅土华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拓画传承人]

(责任编辑:高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