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窑湾古镇。视觉中国/供图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运河百道湾,最美在窑湾。”坐落于江苏徐州新沂市西南角的窑湾古镇,西傍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是苏北地区迄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
据《窑湾镇志》记载,烧窑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谋生手段,加上地处京杭大运河拐弯处,南来北往的船只多停靠此处,歇脚避风,购买生活用品。过往船民们互相问:“老板,(船)湾哪里?”都答:“湾于窑边。”因此,“窑湾”之名就传了出去。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泇河通运后,窑湾扼南北水路之要津,依托漕运迅速崛起,一跃发展为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贸重镇,被誉为“黄金水道金三角”。
由于地处运河中段,窑湾水运繁忙,东面板浦的盐、北面山东的山货、南面骆马湖的湖产……四面八方的物产汇聚于此。往来船只晚上停泊,天亮起航,因此,窑湾每日三更开城门,落吊桥,街上店铺、钱庄、布庄灯下营业,万人进入夜集,喧哗叫卖声传十里之外,直至天亮,船商起航、居民归家,市集才就此散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逐渐形成了“凌晨开市交易,天亮各奔前程”的“夜猫子集”。
“梆打三更满街灯,恭候宾客脚步声。”这个持续了数百年的夜间市集,可以称得上是早期运河夜间经济的样板了。
枕水临流,天水浑然,大运河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财富和繁荣。从明朝开始,窑湾水路经商多向南发展,到了清朝初期,各大会馆的形成加快了南北物资的流通,窑湾街道青石铺面,店铺鳞次栉比,作坊星罗棋布,街巷纵横交错,商品琳琅满目。在清末民初的鼎盛时期,商业繁华衍生了八省会馆、十省五国代办处,有大小庙堂16座,邮局、钱庄、当铺、商铺、工厂、作坊等多达360余家,形成了特有的“小上海”码头经济。
运河改变了窑湾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家族的命运,其中就包括窑湾首富吴氏家族。吴家原籍福建,主要靠经营烟丝发家,民国时期,吴家“吴洪兴烟丝店”已发展为五家连锁,有房屋500余间,素有“吴半街”之说。
现存的吴家大院是窑湾古镇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宅院,沿袭了南方沿海建筑风格,灰砖灰瓦,四进院落,堂中幽深,墙基厚实,房屋前高后低,寓意着“步步高升”。
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赵信隆酱园店门旁挂着“黑酱自黑非墨染,甜油微甜是蜜香”的古朴对联。其酱料、甜油产品自清乾隆时期便一直作为御膳房的上等佐料,因此声名远播。院内的酿造作坊沿袭了传统的工艺流程。2006年6月,“赵信隆酱园店”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信隆酱园店内的甜酱传统作坊 视觉中国/供图
建筑是历史的缩影。兴办于1874年的清前邮政,在历经大清邮政、民国邮政、新沂邮政局窑湾邮政所等更迭后,至今仍在正常营业;“凸”字形的大戏楼是山西会馆必有的建筑,关圣殿内的关帝神采依然,院里那颗千年古槐枝繁叶茂,在沧桑悠长的岁月里好似慈悲不语的神明守护着同乡平安吉祥;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高耸入云的尖顶和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虽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彰显着它的神秘与华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改变,这条古老的大运河逐渐失去了通航的优势,因水而生的窑湾也削弱了作为商埠枢纽的地位。
当“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的繁华盛景隐入历史尘烟,风帆一晃,已过千年。如今,窑湾古镇隐伏于闹市喧街,青石铺路,狭窄幽深,高墙深院,街道两边林立着木门老屋,一盏盏高悬的大红灯笼风中摇曳,往来游客穿梭在宅巷、石桥、檐廊间驻足拍照。
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湾明清古建筑群被划入保护范围。2008年,新沂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大对窑湾古镇的保护开发力度,成立新沂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入20多亿元资金,窑湾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全面展开。2011年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复《窑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保护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指导性文件。
据新沂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窑湾古镇的保护修复工作始终秉持“修旧如旧,新建如旧”原则,从外地广泛征集散落的老砖瓦,还原了多种复古构件,通过查阅县志、参考周边古建的特色风格,尽最大可能还原古镇原有的建筑风貌。此外,还对历史建筑、环境要素逐一登记建档,实行挂牌保护。
2012年,窑湾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修复建设了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窑湾民俗史话馆、华棠酒坊、山西会馆、天主教堂、东当典、江西会馆、苏镇扬会馆等20多处景观景点;建设运营了窑湾船菜馆、窑湾味道特色小吃美食集聚区、龙舟驿客栈、三晋别院客栈、运河商都酒店,大幅提升了景区的食宿接待能力。目前,古镇已初具规模,拥有三条商业街、200余家店铺。水上旅游方面,完成了内河、护城河河道疏浚;开通了窑湾码头—大运河—骆马湖水上旅游航线(苏北唯一具备水路经营许可资质的航线)。窑湾古镇先后获得“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20余项,近三年平均游客接待量约220万人次。
窑湾山西会馆 视觉中国/供图
在保护开发的同时,如何深度挖掘及展示其历史民俗、商业和饮食文化已成为古运河沿线历史街区、古镇、古村发展规划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除了保留传统的“夜猫子集”,拥有“窑湾三宝”之称的绿豆烧酒、甜油、桂花云片糕,以及以“鲜、融、健、爽”著称的窑湾船菜外,窑湾古镇还开发了多元化、沉浸式古运河夜游产品,围绕夜景、夜宴、夜娱、夜食、夜宿等内容,重新点燃“夜经济”。
船家老鸭煲 新沂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这个位于京杭大运河黄金分割点上的水乡古镇,正以其古老的街巷、宅院、庙宇、会馆、作坊、商行、货栈、典当、码头和独具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展示着昔日的繁华风貌。
目前,新沂正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快景区转型,推动古镇景区实现质的飞跃,力争把窑湾打造成一个集印象窑湾、饕餮窑湾、乐活窑湾、宿养窑湾、水上窑湾、艺术窑湾、生态骆马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运河商埠文化体验地和淮海地区民俗体验地。
未来,新沂将依托窑湾运河文化资源,讲好窑湾运河水乡文化故事,挖掘窑湾运河水乡文化价值,让窑湾成为闪耀在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责任编辑: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