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浙江杭州,时任中巴经济走廊特使扎法尔在2017丝路国际联盟大会上发言。中新社/供图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同年7月3日至8日,时任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这次访问中,巴中两国领导人经过全面讨论,同意尽快启动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相关工作。后来,中巴经济走廊就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双方共签署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正式拉开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帷幕。中方宣布,中巴经济走廊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国政府将在各个层面为其提供全力支持。
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的领导下,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成立,负责为中巴经济走廊制定长期计划。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讨论项目细节,监督进展情况,快速解决双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联合合作委员会由巴中双方各相关部委的代表组成。此外,双方还在联委会框架下成立了多个联合工作组,就项目的具体内容开展讨论。
鉴于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性,巴方任命了中巴经济走廊特使,负责与中国相关部委、组织和企业开展协调工作。这表明了巴基斯坦对习近平主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理解和坚定支持。我曾有幸在北京担任此职。
在担任中巴经济走廊特使的近三年时间里,我与中国相关部委和金融机构合作,还与在巴承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的企业共事,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其间,所到之处我总能感受到催人奋进的积极氛围——所有人都在寻求开创性的解决方案,努力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巴中两国宣布中巴经济走廊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后,所有相关组织分别从多个层面入手,加快完成相关流程和手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推进项目实施。
下面的实例和我本人的亲身经历都能说明这一点。根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有关企业压缩了董事会的项目审批流程,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压缩了对项目建议书的信贷评估周期。有些项目仍处于财务结算阶段,相关企业就已动员团队开始工作。由于工作过于密集,我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经过双方的密切协作和长期努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巴基斯坦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工农业增长,中巴经济走廊带来了长期经济效应,为巴基斯坦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就业率的提升。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巴基斯坦将更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的潜力。通过采用战略性思维,实施高效管理措施,巴基斯坦将巩固其作为地区经济强国的地位,并确保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惠及社会各个阶层。
这些成果也体现出战略协作和长期规划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十年来,中巴经济走廊改变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开创了繁荣、发展和伙伴关系的新纪元。它为巴基斯坦带来了多层面的广泛影响,程度之深令人惊叹,惠及多个行业,改善了无数人的生活。
中巴经济走廊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和投资项目刺激经济增长。铁路、高速公路和瓜达尔港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交通便利性,还为巴基斯坦贸易、商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典范。走廊多个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工业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也提高了巴基斯坦在全球的地位。
此外,中巴经济走廊还是巴基斯坦可持续能源革命的先锋项目。通过兴建燃煤电厂和可再生能源设施,巴基斯坦的能源格局得以改变,缓解了电力短缺问题,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中巴经济走廊还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和先进技术,不仅促进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也提高了建筑、电信、汽车等行业的技术实力。
由中国一冶承建的巴基斯坦3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位于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市,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点开局工程之一。中新社发 陈明/摄
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和瓜达尔港自由区等工业区的建设方兴未艾,为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农业部门也实现了现代化,多个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了种子开发、畜牧业发展、水资源管理和生产力提升,直接惠及大量农民。
纵观巴基斯坦历史,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活动可谓绝无仅有。港口、海关、运输等部门都开足马力,一派繁荣景象。项目建设现场引起媒体和民众的极大关注,因为人们从未经历过在不同地点同时启动如此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工程项目。可以说,每一个巴基斯坦人都在以某种方式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建设高峰期,直接参与走廊项目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和支持人员等多达十余万,间接参与的人数更是接近百万。
令巴基斯坦人民最为感动的是,中国团队竭尽全力,在艰苦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巴基斯坦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带来了重大变化,也为巴基斯坦的经济活动注入了活力。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精神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开展大型项目建设的同时,中国企业十分关注周边地区的发展,积极帮助当地改善道路网络、医疗卫生和教育设施,甚至为居民搬迁提供帮助。中国企业还为当地居民提供奖学金和培训项目,帮助居民掌握和提高工作技能。现在,在中国接受过培训的巴基斯坦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已接管了中巴经济走廊项下的大多数发电厂和其他项目。
在“一带一路”倡议暨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之际,我可以断言,除了对巴基斯坦经济产生总体积极影响之外,该倡议和项目还解决了巴基斯坦面临的能源危机与互联互通问题,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知识技术和管理技能,使普通民众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受新冠疫情影响,工业合作进程有所放缓,但仍有一些工业投资项目已经成功完成。这些项目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需求,还出口到了国外。
如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进入第二阶段,将在工业、农业和科技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而全面的合作,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出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巴基斯坦带来更深远的变化。
为庆祝 “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启动十周年,巴基斯坦政府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向人们介绍该倡议和项目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为普通民众带来的红利。
经过十年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影响已超越经济范畴,辐射至民生和社会福利领域。巴中两国在教育、医疗、清洁饮用水和灾害援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项目。这些合作不仅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也加强了双边关系。
就国际合作而言,中巴经济走廊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项目,展示了国与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巨大潜力。过去十年的历程告诉我们,高瞻远瞩的规划加上齐心协力的实施,将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产生积极影响。
过去十年的成就和经验已经为中巴经济走廊明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中巴经济走廊的征程远未结束,它还将继续扩展和完善,为子孙后代开辟更多新的合作领域。事实上,中巴经济走廊已成为重要的变革力量,正在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改写巴基斯坦的经济面貌和国家命运。
[作者:扎法尔·乌丁·马哈茂德(Zafar Uddin Mahmood)| 巴基斯坦前总理特别助理,中巴经济走廊前特使,“读懂中国”论坛理事长]
(责任编辑: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