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在瓜达尔港的中国卡车 视觉中国/供图
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进程,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全球格局中,如何游刃有余地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项挑战。不同国家也许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应对这些新挑战,但就巴基斯坦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大框架下的重要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倡议由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是一项广泛而全面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倡议。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同时,世界各国正深受气候变化加剧、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有效应对安全挑战的资源日益减少等问题的困扰。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致力于促进国家间的互联互通,鼓励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乐于分享自身发展经验和转型历程,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
自1951年巴中建交以来,两国始终保持着亲密的友谊。虽历经国际和地区局势风云变幻以及各自国内环境的变化,巴中两国及两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尽管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历史背景各异,但真挚的兄弟情谊早已铸就牢不可破的纽带,堪称国家关系的典范。关于中巴经济走廊,首先,其建设项目覆盖多个领域。十年来,走廊建设充分展示了中巴两国如何以深厚友谊为纽带开展战略合作,促进巴基斯坦全面发展。“铁杆兄弟”一词体现了这种关系的持久性和坚定性,更展现出两国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等大型项目的郑重承诺。其次,它彰显了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发展的决心。中国为走廊建设投入总额达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表明了践行推动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承诺的坚定信念。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成功实施也证明了两国合作关系的稳固性。“铁杆兄弟”意味着如钢铁般牢不可破、坚韧不拔的关系。尽管存在挑战,面临复杂问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进行仍凸显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强大力量,表明两国正群策群力,共同克服障碍,实现共同发展。此外,中巴经济走廊的影响早已超越了经济领域,延伸到战略和地缘政治层面。双方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正在逐步实现共同追求的地区稳定与繁荣这一目标。
卡洛特水电站厂房内景 中国三峡集团/供图
截至2022年底,中巴经济走廊累计为巴基斯坦带来直接投资254亿美元,累计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巴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8000兆瓦电力供应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为巴基斯坦国家发展和地区互联互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在巴基斯坦2.4亿人口中,64%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而中巴经济走廊每年都会吸引150万至200万求职者。这些数据表明,中巴经济走廊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引入外国直接投资,成功缓解了巴基斯坦面临的能源危机等问题。
2018年7月13日,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首条陆上跨境光缆项目建成开通,这标志着巴中两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该项目全长820千米,南起伊斯兰堡附近的拉瓦尔品第,北至巴中两国边境红其拉甫口岸,并与中国境内的光缆相连。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瓜达尔港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巴基斯坦地处中亚、南亚、印度洋中心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由陆路通往阿拉伯海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捷径,而瓜达尔港又位于波斯湾咽喉附近,是中亚内陆国家最近的出海口。随着新泊位和码头的建设,瓜达尔港容纳大型船只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了其作为地区贸易枢纽的潜力,从而促进了当地蓝色经济的发展。通过东湾高速公路、瓜达尔新国际机场以及由中国援建和无息贷款资助的其他项目,这座港口城市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该港口可以使中国货物运到中东、非洲的时间比原先节约一个多月,将给中国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贸易机遇。这一转变将为巴基斯坦人民带来更多教育和就业机会,而公路和铁路交通设施的改善也将为沿线居民带来更多福祉。
瓜达尔自由贸易区毗邻瓜达尔港,总面积923公顷。凭借战略性地理位置和各种优惠政策,该自由贸易区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现代自由贸易“飞地”。瓜达尔自由贸易区涵盖多种职能,包括工业制造、物流、过境贸易、展览、会议、环境保护、农业和林业、旅游和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金融和保险服务、法律支持等。该自由贸易区位于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堪称巴基斯坦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引擎,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投资者。
卡西姆电站中巴员工在集控室一起工作。中国电建/供图
在中巴经济走廊项下,目前已有14个发电项目成功投入商业运营,总装机容量达到8020兆瓦。此外,一条设计输送能力为4000兆瓦的高压直流(HVDC)输电线路也已投入运营。装机容量884兆瓦的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7月竣工。此外,还有多个项目正在筹备之中,包括700.7兆瓦的阿扎德帕坦(Azad Pattan)水电站、1124兆瓦的科哈拉(Kohala)水电站和瓜达尔300兆瓦燃煤电站。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伙伴解决了互联互通问题,促进了巴基斯坦等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设了庞大的公路网络,促进了城乡协同发展,公路沿线的经济特区正在寻求吸引投资的新途径。从总体上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基本目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契合,这将有助于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推动减贫进程。中巴经济走廊产生了深远的战略和经济影响,几乎涵盖了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涉及“可持续增长目标”中的各项目标。所有参与其中的利益相关方以及历届巴基斯坦政府都认为,这一国家级重大项目为巴基斯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走廊建设的第二阶段,巴基斯坦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吸引投资。目前,经济和安全的不确定性仍普遍存在,但如果能够确保足够的投资回报,实施良好的风险控制(包括不可预测的政策变化),中国投资者仍有可能加大在巴商业投资。巴方应重点关注有助于缓解政治、经济和社会不确定性的项目,并制定投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本外逃,为潜在投资者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巴方应持续推进政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巴基斯坦投资委员会(BOI)和新成立的特别投资促进委员会(SIFC)正致力于创造投资机会、解决投资障碍、消除负面形象、缩小信息差距。此外,还应关注现有投资者特别是能源行业投资者,积极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政府各机构的工作能力,在健全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营造有吸引力的投资氛围。
2015—2019年,我有幸担任计划发展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主任。这个职位非常重要,但也面临重重挑战。不过对我而言,能够亲身参与并成功推动这一大型项目,见证项目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充实感。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规模空前,是一项投资约600亿美元的政府间合作项目,因此制定应急战略和风险控制计划应成为一项长期工作。促进巴中两国利益相关方的跨文化理解,是这个项目带来的重要挑战之一,应加强政府、投资商、承包商和当地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领导开伯尔—普什图省投资委员会期间(2019—2022年),我们与中国企业签署了《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项目开发协议》,这是巴中双方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签署的首个特别经济区开发协议。该项目面临错综复杂的挑战,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要成功完成此类项目,需要将技术专长、领导能力和适应能力相结合,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2014年,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援建的穆扎法拉巴德玛勒赛英才男士中学建成投入使用。本文作者/供图
在开展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尤为注重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区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此,他们投资修复基础设施、推动劳动力技能提升、通过慈善项目开展学校建设、帮助提升医疗卫生能力,还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救灾减贫项目。十年来,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国企业不仅为巴基斯坦的技术水平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展望未来,为确保“一带一路”倡议造福全球,我们必须认识到通过地区、国家联系实现人际联系的重要性。在当前的全球形势下,实现这个目标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另辟蹊径,推动经济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均衡而包容的策略,将所有因素考虑在内,才能使“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下一阶段工作中,必须允许并鼓励企业在本国以外拓展市场。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公司才能增加收入,提高销售能力,从而助推经济增长。此外,本土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为参与全球竞争做好准备,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需要推动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以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特别要大力推动医疗、农业和教育领域发展,以造福普通民众。
十年来,巴中两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以走廊建设为引领,通过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向走廊建设新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期待双方开展更多交流活动,着重加强产业合作,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为巴基斯坦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作者:哈桑·达乌德·巴特(Hassan Daud Butt)| “中巴经济走廊”前项目主任、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