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拉克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值此中伊建交65周年之际,我谨向所有致力于中伊友好事业的人士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建交65年来,中伊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伊拉克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之一,两国始终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1971年,在联合国通过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时,伊拉克投下赞成票。2004年7月,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10月,两国复派大使。2014年12月,中国驻埃尔比勒总领事馆开馆。2015年12月,中伊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中伊友好新篇章。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期间会见苏达尼总理,两国领导人就深化中伊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为双边关系指明发展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8月20日,驻伊拉克大使崔巍拜会伊总统拉希德。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供图
中伊务实合作不断深入。2015年,中伊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伊拉克正式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双边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两国贸易额从2015年的206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533.7亿美元,增长160%。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伊民生建设,是伊电站建设的主力军,已建成完工电站项目装机容量超过6200兆瓦,此外还参与建设学校、机场、污水处理等民生项目。中伊两国为抗击疫情守望相助,伊拉克发生疫情后,中方在国际上率先向伊方派出抗疫专家小组,率先向伊提供大批抗疫物资和装备援助,率先向伊援助新冠病毒疫苗。中方积极向伊提供医疗器械、民用机械设备、生活物资等人道主义物资援助,近年来相关项目总金额达6亿元人民币。
中伊民心相通日益紧密。中伊传统友谊深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很早就将两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历史上,伊拉克曾长期是中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融汇着中阿两大文明的智慧和贡献,丝绸之路带给中国和伊拉克的是温馨的回忆和传承至今的友谊与合作。近年来,两国人文交往稳步推进,每年中国向伊拉克提供4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一批批伊拉克优秀学子赴华留学。今年初,伊拉克首家汉语水平考试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在巴格达设立并成功举行汉语水平考试。
当前,伊拉克正致力于推进国家发展和振兴,中国也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方愿继续深化中伊战略伙伴关系,开辟两国关系的美好明天。
中方愿同伊方不断夯实政治互信,做共促团结的伙伴。中方赞赏伊方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中方坚定支持,将继续坚定致力于发展中伊友好,支持伊方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伊方打击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伊内政,支持伊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赞赏伊方为促进本地区安全、稳定所作努力,支持伊拉克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方愿同伊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做共谋发展的伙伴。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方愿同伊方一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创发展新机遇、开拓发展新动力,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中方愿同伊方协调推进安全治理,做共筑安全的伙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旨在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维护和平、推动发展、实现国家复兴是中伊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方愿同伊方一道积极弘扬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守护世界和平安宁。
中方愿同伊方深入推进民心相通,做共兴文明的伙伴。中伊同为文明古国,在2000年的友好交往史中交相辉映。中方愿同伊方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人文交流,借鉴彼此优秀文化成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阿拉伯谚语讲:“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中方愿同伊方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65周年为契机,落实好首届中阿峰会和两国领导人会晤各项成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赓续中伊传统友谊,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崔巍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
(责任编辑: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