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施联通促民心相通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年第9期作者: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字号:默认超大|


中铁十四局承建的贝宁飞法基桥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落地生根到持久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作为我国“走出去”大型建筑央企,中铁十四局集团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历史机遇,落实“海外优先”战略,先后在尼日利亚、多哥、厄瓜多尔、尼日尔等国建设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了一条条惠民之路、发展之路、希望之路,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企业友善、包容、负责的良好形象。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复通希望之路

“公路复通太好了,再也不用每天爬十几里的崎岖山路去上学了。”住在阿尼哥公路沿线巴拉比斯的拉姆兴奋地说。

1961年,中国为尼泊尔援建了一条连接加德满都和中国西藏边境口岸樟木镇、全长114公里的公路,命名为阿尼哥公路。对沿线居民来说,阿尼哥公路是唯一一条与外界联络的交通要道,也是他们的发展路、幸福路。

2015年尼泊尔“4·25”大地震发生后,阿尼哥公路路基毁损严重,塌方堆积如山,交通被阻断,沿线大量民房成了残垣断壁。应尼泊尔政府请求,中铁十四局对阿尼哥公路进行抢险修复。项目经理姚中华介绍:“施工中最大的挑战不是抢险修复,而是二次灾害,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发生余震十余次。”

两年时间,中铁十四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等重重困难,科学安排地质灾害治理、道路修复、口岸重建、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将阿尼哥公路彻底修复。

中尼两国间规模最大的口岸——樟木口岸也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一度处于关闭状态。2019年5月21日,由中铁十四局负责建设的塔托帕尼边检站顺利通过验收,中断4年多的樟木口岸终于恢复开通。“口岸关闭时,我们只能种地,别说挣钱了,吃饭都是问题。现在中国帮助我们恢复通车,我们十分感激。”在塔托帕尼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巴苏说。


援尼泊尔阿尼哥公路三期保通项目部收到科达里辛都尔乔克警察局送来的感谢信。此前,项目部为辛都尔乔克警察局送去安全防护设施,并帮助建设了检查站。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之一,阿尼哥公路的复通,让沿线居民重拾希望。许多当地居民专程来到项目现场,向中国工程人员献上哈达。

尼泊尔时任外长贾瓦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向我们提供了兄弟般的帮助。中国企业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把工程建设得这么好、这么快,令人钦佩。我要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致敬!”

随着多个与尼泊尔经济发展相关的项目陆续落地扎根,中尼务实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在中尼人民之间架起一座座“友谊桥”。

在南太平洋岛国构筑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有力促进了南太平洋岛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是这种实实在在的友好合作,将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关系推向了新高度。


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州二级公路项目某段

2021年9月17日,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州二级公路项目交付仪式在项目营地举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帕努埃洛在致辞时指出,中国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可以信赖的朋友,二级公路项目的正式交付,将显著改善当地道路状况,带动沿线发展。波纳佩州当地官员说:“这条宽阔平坦的道路是给全市人民最好的礼物。”

二级公路项目包括改建波纳佩州现有六条公路并新建其交通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线路总长约8708米。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海域面积大,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但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二级公路项目的完工显著改善了当地道路状况,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项目外籍员工阿里山大表示:“感谢中国企业给我带来了就业岗位,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不仅让我们全家人有了保障,更让我学到了施工技术,有机会为新建家乡道路贡献一份力量。”

2018年1月,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斐济斯丁森桥和瓦图瓦卡桥竣工,极大缓解了首都苏瓦市东部的交通压力,并且在建设过程中解决了当地6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为斐济培养了一大批桥梁工程师。与此同时,该局还承担了斐济国立大学一线工程教学、基建部官员入职培训的任务。

继2016年起承建援斐济两桥、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卡玛桥项目后,2020年以来,中铁十四局克服海外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南太平洋地区开辟了第三个援外市场——萨摩亚阿皮亚综合体育场馆第八期技术援助项目,以精湛的技术和工艺提供了国际赛事需求日常维护、修复损坏跑道和网球场、维修电路系统故障等服务。

在辽阔非洲大地建设共赢之路

十年来,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中国和非洲国家相互支持,中非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地。

以承建援尼日尔河二桥项目为起点,中铁十四局先后在尼日尔、贝宁、多哥、佛得角、赤道几内亚、马拉维、尼日利亚等国家建设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校、公路、桥梁等重要民生工程,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了中非友好,展示了中国铁建品牌和良好形象。

在贝宁,2015年建成通车的飞法基桥,原址是一座破旧的涵洞,路面狭窄拥堵,无法满足城市排水需求。飞法基桥建成后,彻底改变了该区域城市面貌,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援贝宁科托努立交桥成为该国第一座立交桥,被贝宁政府赞为“中贝友谊之桥”“经济腾飞之路”。跨越潟湖沼泽区域的艾维耶桥,方便了两岸三地20万居民来往,也缓解了区域交通拥堵,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

在多哥,自2013年建设道关中学以来,中铁十四局先后承建了5号国道、6号国道、纳辛贝·埃亚德马国际机场、阿塔帕梅市政公路项目等20项工程,目前有3个在建项目,共有属地员工281人,不仅在当地培养了大批瓦工、木工、钢筋工、修理工等技术人员,更让很多属地员工走上管理岗位,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效能。

“中资企业待遇好、管理水平高,在这里,我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更学到了很多新的技能。”多哥德诚综合楼项目外籍员工赛德弗激动地说。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大局、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是每一个海外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中铁十四局集团已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多哥、厄瓜多尔市场成立了国别公司,探索属地经营新模式。公司援外优势进一步巩固,目前已具备援外领域管理、施工、咨询、验收全链条资格,成为援外成套项目实施的骨干企业之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中铁十四局集团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斐然成绩,推动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持续走深走实,不断谱写着守望相助、团结友好的新篇章。

(执笔:李霖、王丽)

(责任编辑:高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