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沙 产业兴沙 把库布其建成守护黄河“几字弯”的生态卫士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年第8期作者:王文彪
字号:默认超大|

今年北半球沙尘天气过程长达两个月,为十年来最严重,影响范围覆盖蒙古国及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美国中西部,沙尘暴甚至造成数十人伤亡。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需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持续加强防沙治沙国际合作。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我们库布其治沙人特别振奋,特别感动,更加深刻领悟到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十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通过在政策、科技、市场化、产业化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合力实施系列重大治沙工程,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创新推动新能源与治沙生态融合发展,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贡献了全球25%的绿色增量,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率先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荒漠化沙化土地“双逆转”的国家,形成了以库布其沙漠为治沙样本的中国方案。

科技治沙 实现革命性突破

库布其沙漠横卧在黄河“几字弯”的南岸,西宽东窄,形似恐龙,横跨内蒙古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我就出生在库布其沙漠的边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沙尘暴,一年五六十次,风沙刮起来,回家的路都找不到。流动的黄沙侵入黄河,多次堵塞河道。


上世纪90年代,锡(尼镇)乌(拉山)穿沙公路修建期间,工人们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亿利从1988年开始在库布其沙漠创业,由一座沙漠盐场起步,为了企业生存而植树治沙,一路走得十分艰难。

党的十八大以后,亿利库布其治沙迎来重大转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伟大理念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方略,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民营企业市场化科技治沙拓宽了思路、注入了动力、打开了空间。

这十年,亿利库布其治沙实现了三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治沙绿化规模成倍增长。这十年治沙面积是前二十年的2倍多。二是治沙技术大幅提升。这十年研发成果约300项,是前二十年的4倍。三是产业治沙升级。亿利从2010年开始探索光伏治沙,为国家沙戈荒新能源与生态融合治理走出一条新路,通过立体化综合治理同时实现发电、治沙、经济效益多赢。特别是治沙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破解了传统草方格固沙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创新了立体生态治沙技术体系。近年来,亿利库布其科技治沙继续迭代升级,研发了智能植树机器人和光伏治沙机器人。

科技治沙成为亿利向荒漠进军的利器。我们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引导,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方略,坚持以水定绿、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创新研发了系列核心治沙技术体系:一是成功创新实践了“灌木为主体、乔草为补充”的“乔灌草181”生态治沙模式,即乔木10%、灌木80%、草(药)本10%,三者取长补短,实现科学搭配最佳比例,为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培育治沙节水灌木拳头种子100种支撑生态治沙,在库布其建设培育了3000多平方公里沙旱生灌木园和十多个沙旱生植物种子保护基地,建立了中国西部沙旱生植物种质资源库,为中国西部沙戈荒地区和“一带一路”治沙提供种子保障;三是借助风向数据和微创水汽法植树,在沙丘迎风坡2/3处以水汽法瞬间微创打孔注水、用耐旱灌木点苗并快速水冲覆土等成套专利技术,十几秒可种活一棵树,有效降低沙丘高度50%以上;四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植树,在多年治沙积淀的大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全国沙漠生态大数据平台,研发了智能植树机器人,根据造林设计方案自动种植,实现机器人集群造林作业,造林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五是进行立体生态光伏治沙综合开发,2010年开始亿利探索创新“板上双层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双层养殖”模式,有利于及时消除沙漠光伏建设区域因扰动土表造成扬沙隐患,形成立体生态的同时可增加发电量5%—10%。因为库布其沙漠与黄河结伴而行,我们在治沙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黄河安澜。亿利集团先后实施了“黄河锁边林工程”“沙漠孔兑治理工程”“杭锦淖尔滞洪区泄洪工程”“黄河护堤林工程”“黄河流域盐碱地生物改良项目”,成功锁住流向黄河的泥沙,形成了以“锁住四周、渗透腹部”的沙漠治理、“乔灌草”生态治沙、砒砂岩资源利用及生态产业等为核心的保护黄河系统性工程体系。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方式,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的南岸修建生物锁边林带,防止沙地侵挤黄河河床,有效保护了黄河200多公里河段,实现了黄河河道在库布其沙漠穿越过程中的长治久安。

针对黄河中游晋陕蒙交界地区分布着大面积“植物的禁地”、土地的“砒霜”——砒砂岩的现状,我们研发了砒砂岩资源利用及生态产业技术,建立起砒砂岩资源利用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利用砒砂岩和沙土制备的治沙改土剂,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增加50%,速效氮增加70%,速效磷增加48%。“十四五”期间,我们拟在沿黄河的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实施“五年一亿棵”治沙护河碳汇林种植工程,迄今已如期完成三期6000万株种植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亿利加快在西部省区推广应用库布其治沙技术和模式。先后在甘肃腾格里沙漠重点实施了甘草治沙工程和立体生态光伏项目,在青海祁连山实施了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综合利用与保护项目,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创新实践了苦咸水综合治沙技术,在西藏那曲实施了高寒城镇地区生态植树重大科技专项,均取得积极成效,受到国家的嘉奖。2018年、2023年,我们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产业兴沙 打造库布其沙漠阳光谷低碳产业链

沙漠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治沙必须考虑生态与产业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化治沙,是亿利库布其绿色低碳转型最强大的动力源。35年间,我们培育、发展了三大核心治沙产业:

一是健康产业治沙。我们探索开发了种植方面的“五朵金花”,即甘草、肉苁蓉、土豆、黄柿子、四翅滨藜。通过聚焦沙漠特色中药材、药品、康养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创新发展、创意经营,独创了集药、医、养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健康产业,延伸了沙漠生态资源产业链条,健康产业规模达十几亿元。

二是生态旅游治沙。利用库布其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内蒙古地域文化资源,亿利打造了集沙漠观光、民俗文化旅游、体育竞技、旅游小镇为一体的七星湖沙漠生态公园,现为4A级景区,并成为国内外游客来内蒙古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三是立体生态光氢治沙。依托几十年深耕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积累的土地资源和清洁能源工程消纳优势,亿利稳步发展立体生态光伏治沙产业,在库布其先后投资建设了3.2吉瓦(注:1吉瓦=10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项目,治沙面积15万亩,年发电量55亿度。


经过30多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正在由过去的荒漠荒沙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中新社记者 钟欣/摄

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战略推动下,亿利库布其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升级治沙与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提升治沙综合效益:以风光新能源为基础,横向联合大央企,纵向整合电解水制氢、氢装备、储能、光伏组件及新能源相关新材料产业链,挖掘绿色航油、合成氨、新肥料、氢冶金、氢能重卡等绿氢下游应用,实现更多的绿电本地消纳,将库布其沙漠的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为沙漠氢田,打造亿利阳光谷低碳产业链。

库布其沙漠治理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典范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场景。三峡集团、国家电投等携手亿利,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沙戈荒风光氢储新能源产业生态圈。由三峡集团和亿利共同实施的2吉瓦国家首批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示范工程、国家电投和亿利共同打造的库布其风光制氢示范工程等系列重大光氢治沙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先实现了治沙生态多样化、产业多层化、效益多元化。实践证明,治沙必须依靠科技,生态必须依托产业,让沙漠治理的成果转化可持续,从治沙到兴沙再到用沙,将漫漫黄沙转变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如今,库布其千年大漠变成了生态富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被评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库布其沙漠治理被巴黎气候大会树立为治沙样本,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全球治沙领导者奖”等荣誉。

国际论沙 共建人类生态文明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土地荒漠化仍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据联合国统计,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影响全球1/5的人口,且每年以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20亿美元。同时,全球1/3的干旱区土地处于荒漠化边缘,困扰着100多个国家的10多亿人口。近年来,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

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国坚持防沙治沙的决心坚定不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党的二十大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合作成为中国重大外交行动的关键词之一。2022年11月会见蒙古国总统时,习近平主席表示“愿同蒙方探讨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蒙古国总统也表示愿同中方扩大荒漠防治领域合作,中蒙双方签署了荒漠化治理的合作文件。2022年12月出席中阿峰会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愿同阿方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中阿峰会期间,沙特植被发展与防治荒漠化中心和亿利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亿利库布其治沙科技服务,加快推动“绿色沙特”倡议落地。


库布其沙漠亿利沙旱生种质资源基地鸟瞰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曾多次到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参观考察,到库布其沙漠的七星湖参加论坛,交流环境生态治理经验成果,推动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人才交流培训等,热切地探讨引进中国的治沙技术。如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已发展成为全球唯一以荒漠化防治为主题的大型国际论坛,是展示我国科技治沙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加强荒漠化防治与沙漠新能源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2023年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于今年8月25—27日举办。按照“机制化、国际化、科技化”的办会原则,围绕科技治沙、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等重大主题,全球科技界、企业界代表将再次来到美丽的中国沙漠绿洲库布其七星湖,互学互鉴、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形成共识。

地球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将坚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立志治沙百年,久久为功,持续提升科技治沙、产业兴沙、和谐用沙水平和质量,携手各方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不懈奋斗,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提供中国经验,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的中国奇迹。

(作者:王文彪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秘书长)

(责任编辑:陶恒)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