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祖庭医圣祠: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年第7期作者:凌皆兵 曹健
字号:默认超大|

白河之滨,医圣故里。中医祖庭,感恩奋进。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研期间来到医圣祠参观,他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两年来,南阳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在文、旅、康、养四个字上下功夫,全力构建一站式中医药文化服务体验基地,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

在缅古思今中拜谒仲景先师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为中医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张仲景被后世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1800多年来始终熠熠生辉。

如今,医圣张仲景诞辰祭拜,已成为中医药界尤其是南阳广大群众心中的一件大事、一个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张仲景诞辰日),南阳群众自发汇聚医圣祠,全国各地中医药学者也千里迢迢而来,拜医圣,祈福保平安。2007年,“医圣张仲景祭祀”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年正月十八,我都会带着家人来拜医圣,感恩医圣爷的无量功德,护佑家人健康平安。”一大早,市民李女士陪着80多岁的老母亲来到医圣祠,祭拜之后,她又带着老母亲看了养生操表演,还在名老中医义诊处作了健康咨询,可谓一举三得。据统计,今年张仲景诞辰日当天,前来祭拜医圣的南阳市民及全国各地人士超3万人。


2月8日,南阳市2023年“仲景文化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张仲景博物院举行。图为南阳市气功协会会员现场表演“五禽戏”。曹健/摄

2021年10月,南阳市医圣祠(张仲景博物馆)更名为张仲景博物院。作为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最佳载体之一,张仲景博物院游客人数不断攀升,两年来共接待八方来客160余万人。同时,作为首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单位,连续两年承办“南阳市仲景文化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开展中医养生、历史文化、文物保护等各类宣传活动20余场,累计参与人数达13.5万人次。

在研学旅行中传承仲景文化

“我们生长在医圣故里,作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更应该一起宣传、纪念这位东汉时期最伟大的医学家,持续传承、弘扬、光大仲景文化。”

“我长大了也想学中医,通过学习祖国传统医学造福社会。”

“原来‘清肺排毒汤’是组方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方剂。”

……

来医圣祠研学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抒发着对医圣的感佩之情。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张仲景博物院精心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拜谒医圣活动体验:先是安排专任讲解员带领研学学生参观《张仲景组画》石刻画廊;随后引领他们在拜殿前诵读《伤寒杂病论序》,聆听《医圣颂》;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中医药标本,了解其功效,认识常用中草药;最后,带领孩子们学习五禽戏、八段锦,让他们体会中医养生健体方法。

饺子又称“娇耳”,历史上的南阳,曾把冬至称为“娇耳节”,相传医圣张仲景千年之前发明娇耳,在冬至这天送给老百姓吃以防冻耳朵。为了丰富仲景文化教育的形式,张仲景博物院还举办“仲景娇耳”小剧场,让学生穿上汉服,扮演故事里的不同角色,沉浸式体验仲景文化,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021年12月21日,张仲景博物院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医圣祠的故事。曹健/摄

截至目前,张仲景博物院已联合2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与多所学校联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以及仲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共有2.5万名中小学生走进医圣祠,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医祖庭中培养高端人才

为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2016年,京豫宛中医行政部门协作整合三地中医药优势资源,依托南阳医圣故里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汇聚全国中医药大家大师创办了“仲景书院”,目标是培养能进入全国万名中医名师、百名国医大师之列的仲景经方应用高端人才。

仲景书院自创办以来,在授课上采取大师讲经典、名师导师系统教学的模式,贯穿病案讲析课和疑难病例讨论答辩课。学员必须在两年内按顺序完成《伤寒》《金匮》《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的背诵,并且在导师指导下临床实践,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

自2016年10月招收第一期学员以来,“仲景国医传人”精英班已连续招收三届308名学员,其中已有两届202名学员修业期满。这批从仲景书院走出的国医高手,已使更多患者得到仲景学术思想及仲景圣方圣药带来的福祉,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汇聚亮点

南阳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药库”,有以“八大宛药”为代表的天然药物2436种,其中地道名优药材30余种,品种数量占全国的20%以上,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0多万亩,建成22个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艾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世界艾乡”的品牌正在叫响。

两年来,南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打造“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实施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工程、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程,以及张仲景实验室、南阳市中医院新院、医圣文化园、艾草产业园建设工程等。


4月26—29日,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组织21个国家85名官员赴南阳市参观考察。图为发展中国家官员在张仲景博物院参观。曹健/摄

南阳以“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区域城市”和“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为平台,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开始,引导医疗机构和企业在境外设立仲景馆或中医药培训教育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拓展中医药服务出口贸易;加强“仲景书院”国际交流合作,先期引进河南、北京中医药大学留学生进入书院学习;在南阳市中医院建立“中医抗疫远程医疗中心”,先后为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国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作为医圣故里,南阳中医药发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齐聚。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南阳将持续推动弘扬仲景文化,让仲景之光闪耀世界。

(作者:凌皆兵 张仲景博物院院长;曹健 张仲景博物院办公室负责人

(责任编辑:高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