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京开幕。
7月3日下午,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开幕,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
习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我认为全球文明倡议意义十分重大。”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在开幕式视频致辞中说,全人类本是同根同源的,命运休戚相关。没有地球,人类将化为乌有。
84岁的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马克林表示,“中国文明非常伟大,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果。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文明交流因此至关重要。”在他看来,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学习以及多样性是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内涵。
作为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的重要学术单元,6月29日,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大会隆重召开。图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以“中国与西方:长期比较与预测”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教授阿齐兹(Abdel Aziz Hamdi)在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大会上以“中阿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接受”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日本关西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内田庆市在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大会上以“16世纪以后西方人汉语研究概述及汉语研究的外围方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此外,包括多国政党政要、汉学家等在内的约400位中外嘉宾,围绕习近平主席贺信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展开热烈交流讨论。他们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指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展现了中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为更好融通中外文明、增进理解友谊合作指明了方向。
葡萄牙里斯本澳门科学与文化中心教育服务协调员欧安娜(Ana Cristina Alves)在研讨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座谈会上发言。
德国汉学家吴漠汀(Martin Woesler)在研讨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座谈会上发言。
深圳石岩公学波兰籍教师甘文图(Artur Ganczarski)在研讨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座谈会上发言。
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主题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国家版本馆承办,世界汉学中心、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提供全平台学术支持。
(责任编辑: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