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年第7期作者:杨宜勇
字号:默认超大|


2020年10月20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正式启动前,普查员在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指导村民扫描人口普查二维码。人民图片/供图

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准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定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要素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久动力,这是正确看待和分析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后的科学决断。未来,我们必须大力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一、人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全面深刻的认识

形势决定政策,政策引导行动。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我们通过第七次人口普查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过去的十年,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0.3亿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这一新形势。一方面,我国在人口总量保持较大规模的同时,人口综合素质实现稳步提升。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新增劳动力更是达到14年。加之健康状况改善、劳动生产率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壮大,人口要素完全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另一方面,在老龄化成为中国基本国情的大背景下,我国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健康状况持续改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但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深厚的孝道文化,让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效应对。

总体来看,我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人口数量和质量完全能够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面对新形势,必须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把握人口发展的有利因素,积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努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牢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与此同时,积极应对少子化,我们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确保人口长周期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一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创新理念,努力解决好人口发展的动力问题。创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敢为人先,敢于挑战未来,打破思维定式,谋求新境界。我们要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全方位提升人口教育程度、健康水平、文明素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确保人口长周期可持续发展,稳定新成长高素质劳动力供给。

二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理念,努力解决好人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人口发展总是在矛盾中运行,而发展也常常伴随新的问题,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推动产业随功能走、人口随产业走、公共服务随人走,促进城乡区域间人口均衡布局、合理集聚、有序流动,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

三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绿色理念,努力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完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规模和分布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相适应,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四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开放理念,努力解决好人口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全方位高层次对外开放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树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全球视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人才国际交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人才。

五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共享理念,努力解决好人口发展的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普惠性、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总而言之,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就是未来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

从人口高数量发展到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系统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所谓人口整体素质既依赖于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素质的高低,又依靠不同素质个体人口的构成比例,以保持社会的整体功能。因此,系统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必须把握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健康抚育、科学教育、充分利用、充分发展和高度文明各个环节,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切入:

一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人口健康素质是人口素质构成的重要基石,深化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是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根本保障。聚焦健康人的发展,我们要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二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构成的核心要件,教育是提升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直接途径。聚焦文化人的发展,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三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职工职业素质。聚焦职业人的发展,我们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四要强化人才强国意识,改进各级各类人才质量。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聚焦优异才能人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五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素质构成的集中表现,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是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聚焦社会文明人的发展,我们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2022年9月15日,安徽铜陵,老人们在义安区老年大学教室里学二胡。中新社发 过仕宁/摄

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系统观念整合相关配套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绩效导向相结合,贯穿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系统地把握好以下四个科学谋划重点:

一是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全方位提高人口质量,厚植人口综合竞争力。

二是要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着力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及配套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健全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完善公共资源与人口挂钩机制,促进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公共服务配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效对接。

三是要围绕人口发展客观需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强化民生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医疗、社会服务领域民生保障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加快布局新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综合类、专科类、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健全与我国人口发展形势相适应的、保障水平相当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四是要围绕人口服务能力短板,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资源重点向社区和群众身边集聚,将养老设施配建纳入规划、用地、用房等政策文件,以就近就便服务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融入。加快培育银发经济,实现增进老年人福祉、扩大内需消费、发掘经济新动能一举多得。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进一步研究实质性、体系化的支持举措,分担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帮助育龄人群更好平衡工作和生活。进一步激发全年龄全人群活力,积极涵养人力资源。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着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扩大普惠性托育、学前教育有效供给,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没有人口高质量发展,就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安排,针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人口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口问题方面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为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协调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关键问题研究”的支持)

(作者:杨宜勇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陶恒)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