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有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年第6期作者:马箭飞
字号:默认超大|


2018年8月,第十七届“汉语桥”全国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湖南长沙举行。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多次寄语海外中文学习者和汉学家。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前夕专门复信沙特中文学习者代表,强调“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国际中文教育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是助力各国民众拓展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路径的有效途径。作为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公益教育机构,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一直致力于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和世界多元文化互学互鉴搭建友好协作的平台。

近年来,语合中心聚焦主责主业,立足世界各国多元化、个性化中文教学需求,积极加强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多措并举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更加健全。2021年3月以国家标准形式发布《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下称《新标准》),这是首个面向外国中文学习者、全面描绘评价学习者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截至目前已陆续出版英、阿、法、泰等14个语种版本,与美国、越南、西班牙等国教育机构合作举办专题研讨会、培训会、工作坊等,推动《新标准》与其他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标准的对接和认证。基于《新标准》,完善中文水平考试(HSK)1—9级测评体系,发布《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为世界各国开展中文教学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2022年6月,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团体标准形式发布《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推动国际中文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发展。2023年4月,发布《职业中文能力标准》,为促进世界各国“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推动语言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效衔接提供了参考。

国际中文教育办学体系不断完善。配合支持82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派遣教学顾问、联合研发教学大纲、开展师资培训等形式,支持各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文教学高质量实施。其中,与阿联酋教育部合作实施“百校项目”,为阿158所学校的5.4万名学生开设中文课,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全覆盖。通过派遣教师、提供奖学金等方式,支持中外高校共建或正在洽谈的中文院系(专业)项目400多个。支持中方中小学与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13国中小学结成33对语言伙伴校,培养新一代知华友华青少年群体。积极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国际中文教育“朋友圈”。

其中,深入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主旨讲话中关于“打造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的重要倡议,2023年以来先后启动首届海合会国家“汉语桥”线上冬令营和“中海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双语文库”项目。实施美国中小学中文教育专项,资助纽约、马里兰、肯塔基等12个州58所中小学开展中文教学。推动在埃及12所中学开展中文教学试点。与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合作实施“中文培优”项目,累计吸引全英74所学校的近1万名学生参与。在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合作设立“中俄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助力中俄青年一代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


2018年,英国“中文培优”项目学生参加国画体验活动。

国际中文教育“三教”支撑能力进一步强化。支持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2022年9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增设“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标志着国际中文教育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正式建成。截至目前,全国424所高校开设国际中文教育本科专业,198所高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27所高校试点开展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专业博士培养。

深入实施“中文教育资源推广共享计划”,累计面向150个国家赠售中文教学资源1500万册,支持126个国家开发各类本土教学资源3500种。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联合发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指南》,2020年至今累计资助国内外教育管理者、教师、智库、专家等开展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600余项,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中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持续做好国际中文教师和志愿者选培派管工作,累计向各国中文教学机构派出中方教学人员近11万人,目前4000余人坚守在海外中文教学第一线。每年以线上线下、岗前岗中相结合方式培训中外教师1万人次。大力实施本土中文教师发展支持计划,累计资助各国教育机构选拔聘用4000多名本土专、兼职中文教师。“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专项累计资助170多个国家约7万人次来华学习,成为本土种子师资的重要来源。

喀麦隆青年杜迪(Nama Didier Dieudonne)2011年从马鲁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获得资助来华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他被喀麦隆中等教育部聘为中文总督学,同时担任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他说:“作为喀麦隆首批本土中学中文教师,我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不仅肩负着喀麦隆中学中文教学的未来,也肩负着整个非洲地区中学中文教学的责任,希望自己能够发挥价值,为中文教育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顺应疫情以来大规模、开放式在线中文教学需求,积极推动理念和模式创新,打造“中文联盟”云服务教学平台,目前上线课程已达340门、1.8万余节,惠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3000万名中文学习者、爱好者和工作者,以及5000多家中文教育机构。不断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育品牌建设,支持中外机构在18个国家共建21家“网络中文课堂”,在10个国家共建13家“中文智慧教室”,提供标准化、高质量在线中文教育服务。持续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推出集慕课、微课、直播课等多种课型为一体的课程资源,研发了一批易学、易管、易用的学习工具。

国际中文教育品牌传播力影响力逐步扩大。精心打造“汉语桥”品牌,自2002年创办以来,“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团组交流、海外资助、俱乐部和中文星等项目累计吸引160多个国家150多万人积极参与,成为中文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被誉为中外民心相通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发挥“新汉学计划”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已累计招收培养90多个国家800多名青年汉学家和高级中文人才。精心组织“国际中文日”活动,成为中国语言文化知名品牌,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组织召开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展示成果、分享经验,加强协作、谋划未来搭建平台。


4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中文日·春日奇妙游”活动,在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如火如荼地展开,共计100多名孔院学员及校外中文爱好者参与了此次活动。

创新实施“唱歌学中文”“中文特色教室”等特色项目。2022年语合中心与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合作设立了全球首家中文音乐教室。在揭牌仪式上,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赛区冠军、2021年“唱歌学中文”活动“最美中文和声奖”获得者海洋(Daniel Rakewitsch)用中国传统乐器竹笛为来宾们进行了演奏。这位德国小伙说:“学习中文以后,我慢慢发现这门语言的美,而后加入了中文合唱团,通过唱歌学中文的方式,增加了学习中文的兴趣和锻炼机会,逐渐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多年来,这些青年中文学习者通过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艺术,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成为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文明对话的友好使者。正如海洋在咏唱古诗《村晚》时所唱的那样:“这笛声能跨越山和海洋,成为连接我们彼此的桥梁。”

国际中文应用场域更加多元。服务国际组织中文学习和应用需求,与世界旅游组织、上合组织、东盟等开展中文教育合作。开设驻华外交使节中文班,累计为150多个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的2300余名大使和外交官开设中文和中华文化课程,成为沟通中外语言文化的品牌活动。

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强化中文考试品牌建设,目前已在全球160多个国家设立1300多个考点,累计服务考生5000余万人次。鼓励企业走向前台,支持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中外机构合作,在21个国家共建43家中文学习测试中心,为各国中文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考”一体化服务。

坚持以语言教学服务职业发展、促进个人发展为导向,以培养既懂中文又掌握职业技能的新型本土人才为目标,主动对接国际产能合作,组织实施“中文+职业教育”,在海外14国设立19家中文工坊,开设中文+经贸、旅游、高铁、电子商务、物流等职业领域特色课程。

2023年3月在泰国设立全球首家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塔努·沃金达在学院揭牌仪式上表示,随着中文在全球各国越来越受欢迎,泰国职教委致力于将中文作为主要外语更好服务泰国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信中泰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的成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这一愿望。

在中外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育,8万多所大中小学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设中文课程,全球除中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蓬勃发展的国际中文教育,有力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彰显了语言交流合作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深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性更加彰显。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持续迈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全球“中国热”“中文热”日益升温,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应客观认识到,国际中文教育在自身保障条件和支撑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语合中心将秉持中外双方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构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马箭飞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高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