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职能 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年第5期作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部
字号:默认超大|


中国信保承保的意大利塔兰托海上风电设备项目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结出了累累硕果,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在支持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始终坚持履行政策性使命,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全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深刻认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民营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2021年,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近1万亿美元,参与沿线国家对外投资超83亿美元,分别占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的54.0%和投资总额的41%。其中,民营企业500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企业数量达195家。特别是在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大,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必然要求继续凝聚和发挥民营企业生力军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能够激发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创造力,以创新蓄积发展动力;能够逐步健全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金融、产业和贸易政策,推进协调机制持续优化;能够发挥民营企业在开展绿色贸易和推动绿色项目中的集群优势,促进绿色发展;能够加快推动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扩大国际交流、深化国际合作,为企业发展开辟更大空间;能够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不仅有利于在国内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有利于在国际上深化合作与共识,增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形成彼此联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推动形成高效畅通的国内循环以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持续完善务实安全的国际循环以更好蓄积发展内生动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才能引导更多主体在两个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助力民营企业找准定位、抢抓机遇;才能引导更多主体熟练运用两种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培育竞争优势,增强发展韧性;才能引导更多主体把两个市场经营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彼此转化,实现新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45年来,我们主动引进来,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把中国经济的发展置于全球化的潮流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民营企业实现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成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当前,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必然要求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发挥更大作用。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保障,必将有助于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风险挑战,赢得更加辉煌的新时代改革开放成果。


中国信保承保的毛里塔尼亚远洋渔业基地项目

二、在服务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彰显政策性担当

十年间,“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湛细腻的“工笔画”。中国信保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亦从跃然纸上的一条条措施转化为一张张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的保单、一个个在沿线国家拔地而起的重点项目、一笔笔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的赔款和一篇篇揭示海外风险的研究报告。应该说,中国信保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金融机构的使命和担当。

一是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扩大贸易规模。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要实现贸易畅通。2013年以来,中国信保持续加强风险研判、完善承保政策、优化操作流程、创新保险产品、提升保障能力,累计支持民营企业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约1万亿美元,服务民营企业数量由2.4万家上升到15.9万家。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信保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累计服务民营企业17.6万家,支持重点行业出口超过9000亿美元,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合作。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项目合作、开展境外投资。期间,中国信保充分发挥在国别风险研究和项目资源带动方面的优势,支持了一大批有意愿、有胆识、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闯出新天地,累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项目合作超过4100亿美元,涉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长期项目涉及保单近260张,金额158.4亿美元;海外投资项目涉及保单近900张,金额3951.7亿美元。

三是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弥补资金缺口。信用保险在融资带动上下功夫,解决民营企业在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中遇到的融资瓶颈。通过加大理赔服务力度,及时弥补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资金损失。十年来,累计向民营企业支付赔款超过60亿美元。

四是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强化风险管控。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必须具备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在支持企业经营过程中,中国信保着力强化对民营企业在国别行业风险识别、风险管理机制构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助企业完善风险预警、识别和处置体系,提升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韧性。


中国信保承保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项目

三、继续坚定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信保始终坚持政策性就是政治性的要求,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研究与梳理,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挖掘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把琢磨问题的思考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政策,不断丰富信用保险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储备;加强政策沟通与衔接,积极推动政策创新与融合,把信用保险纳入政府支持民营企业政策框架,推动政府部门出台利用信用保险支持民营企业的相关措施,构建内外一体、协同发力的政策体系。

二是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信用保险在对外贸易、项目合作和境外投资等方面的全域服务优势,鼓励民营企业综合运用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等产品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加强风险保障基础上,引导民营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与东道国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逐步从贸易向投资转变,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推动民营企业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实现转型升级。

三是持续引导市场开拓。中国信保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化承保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支持民营企业拓展目标市场、建立国际化营销网络,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特别是加强对民营企业参与竞争的重点市场和潜在市场的深度研究和资源统筹,支持民营企业有序开展市场竞争,安全高效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四是持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挥信用保险融资促进功能,深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对接,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搭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融资平台,不仅在贸易端实现融资途径的拓展,而且在项目端实现融资支持的稳定,为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便捷的金融支持。

五是持续强化风险管控。主动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交流,在风险保障、国别研究和资信服务方面,为民营企业开展专题培训和业务指导,在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的过程中,帮助民营企业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协助民营企业搭建风险管理体系,为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为非公有制经济稳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执笔:梁磊)

(责任编辑:陶恒)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