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得梅工作照
直径16.198米,最大高度3.826米,起吊重量约2100吨……在白鹤滩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过程中,1号机组转子的吊装工作最为关键。常规而言,一次性把这个庞然大物精准吊入边缘间距只有51毫米的坑内,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90后”姑娘田得梅做到了。
大国工匠,是一种追求
田得梅是中国电建水电四局白鹤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天车班班长,虽然是位“90后”,却已经从事桥机(桥式起重机,又称“天车”)驾驶工作16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师傅”。2023年2月28日晚,田得梅成功入选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为十位大国工匠中唯一的女性。
时光追溯到2007年,田得梅从技校毕业,来到了位于青海省海南州的拉西瓦水电站。这里共安装了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黄河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刚入职,田得梅便被项目部浓厚的技术氛围所感染。做一个有“真本事”的人,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栽培,成为她最初的梦想。
吊装作业属于危险性作业,经过几天学习,天车班的新手们仍无一人敢上手操作。为确保安全,田得梅别出心裁,每当桥机空闲下来,她便“挂空钩”练习。熟悉了操作方法后,她又逐步增加吊物重量。慢慢地,她已经可以独立操作吊装难度较大的设备。
拉西瓦项目结束后,田得梅来到了龙江水电站,再次出色完成任务后,她又被派往向家坝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
不同于其他工程,向家坝水电站安装了当时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首台机组转子吊装当天,看着前辈们操控桥机将1860吨的转子顺利吊装就位,同是天车工的田得梅心中满是羡慕。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优秀的天车司机,有朝一日扛起铸就大国重器的重任。
大国工匠,是一份责任
田得梅(右)正在进行高空作业。
桥机是运行在高架轨道上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田得梅就是这种起重机的驾驶员。
“开桥机就像开汽车一样,不同的司机给乘客带来的乘坐体验不同,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我们只是把设备或材料从一个地方吊到另一个地方。”刚入行,师父杨玲玲的话便在田得梅心中埋下了“平稳驾驶”的种子。如何把这些特殊的“乘客”舒适地吊送至指定区域,成了田得梅清晰的探索方向。
“手动换档要注意逐档增加或减少,接近吊点时要判断距离提前减速避免急停,开关按钮和操控手柄时动作要平稳,不猛拉猛拽猛按……”每发现一个驾驶小窍门,田得梅都会继续摸索,直至完全找到“手感”。日积月累,田得梅总结出了“眼看、耳听、鼻闻、脑想、手脚动”的“人机一体”操纵技巧。
田得梅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天车司机,不仅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
为了让自己在工作中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大大咧咧的田得梅特意买了毛线和十字绣磨性子。随着绣工不断提升,田得梅变得更加沉稳、细心起来。慢慢地,她得到了越来越多同事们的认可。和田得梅经常配合的起重师傅常慧周这样说:“得知开桥机的是田得梅,我的心里就格外踏实。”
大国工匠,是一股拼劲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的金沙江干流河段。每至晨昏,汽雾氤氲,萦绕峰峦,7台颜色各异的缆机伫立于高山峡谷间,尽显国之重器的宏伟壮观。
然而建设初期,这里并非如此景象。
2019年4月,中国电建水电四局白鹤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刚刚成立,29岁的田得梅将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奔赴白鹤滩,成为项目“开荒者”之一。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的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谢雪/摄
开工初期,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安装间场地被土建杂物占用。为尽快开展施工,项目部唯一的天车工田得梅承担起了清理场地杂物、吊装设备材料的重任。时间紧、任务重,田得梅经常两台桥机换着开,以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在短短几周时间里完成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020年8月18日,白鹤滩水电站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迎来吊装时刻。“此次吊装,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最大间隙仅51毫米,操作必须一次成功”;“2100吨,已超过单个桥机的承重上限,需要两台桥机并机操作”;“转子进机坑后的微调,误差必须控制在分毫之间”,一旦出现转子晃动的情况,后果不可描述……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场景,还原了这项工作对操作者的严苛要求。
田得梅主动请缨,接受了这次挑战。
能否顺利完成吊装,田得梅当时心里也没底。之前的向往和期待,在这项挑战面前反而给了她更大的压力,让她在吊装前的几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连吃饭时握着的两根筷子都经常被她当作操纵杆模拟吊装情景。
为确保吊装成功,田得梅带领班组成员一次次模拟转子吊装过程,详细讲解各个重要关点注意事项,并选择在更加脆弱的鸡蛋上进行训练,最终解锁了毫厘间的操作密码。
最终,面对5厘米的误差限制,在眼睛无法看到的情况下,田得梅凭借出色的作业水平,一次性顺利完成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吊装。22天后,白鹤滩水电站2号机组转轮实现成功吊装。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顺利投产发电。
工匠精神,是一线传承
16年来,田得梅以天车工的身份辗转奋战在水电工程建设一线,见证着我国水电事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快速发展。
一次次磨砺中,田得梅也从曾经的“徒弟”变成了别人的“师父”。作为天车班班长,田得梅坚持通过“传帮带”,把自己的吊装技术和吊装安全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里的每一位天车工。由此,她被中国电建水电四局机电安装分局评为“金牌导师”。
田得梅说,自己对待桥机驾驶间,就像是看自己的家一样。她要求每一名天车班成员在作业前“提前半个小时上桥机进行试车,并对桥机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尤其要检查触电控制器、刹车片、行程限位、警报装置等设施的完好情况”。在田得梅的带领下,她的6位徒弟已全部能够独立负责吊装作业。
“师父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我要在天车工的岗位上持续发出光和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田得梅的徒弟邓满平说。
桥机承载梦想,奋斗铸就辉煌。随着一个又一个重大节点的吊装任务圆满完成,田得梅所带领的天车班荣获了2021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正是这群优秀的“天车娘子军”,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铸就大国重器,打造国家名片”奉献出“四两拨千斤”的巾帼力量。
(责任编辑:张语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