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砺市相仓集落的合掌屋,是有着约百年历史的日本传统建筑。视觉中国/供图
南砺市,日本富山县西南部被山海环抱的一座秘境小城,有一股独有的质朴美感。绍兴市,中国浙江省北部的一座江南古城,坐落在会稽山脚下,被毛泽东主席盛赞为“鉴湖越台名士乡”。两座看似毫无关联的城市,却因中日友谊故事而喜结良缘。
以兰花为媒,喜结友城之缘
1959年10月1日,周恩来在北京体育学院会见日本友人松村谦三。
两市结好故事的由来,源自兰花。绍兴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周总理历来重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在26年的总理生涯中,他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整整操持了23年;两国建交后,他为缔结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又操心了3年,直至与世长辞。而富山县福光町(2004年11月,福光町与周边7个町村合并,设立南砺市)是周恩来生前老友、日本自民党元老松村谦三先生的故乡,这位刚直坦荡的老人自幼喜欢汉学,尤喜兰花,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曾多次不顾党内压力和右翼威胁率团访华,并邀请中方以派遣兰花代表团的名义,破解中日贸易难题。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西子湖畔亲切会见了松村谦三先生并特意赠送他一盆名贵兰花“环球荷鼎”(春兰品种)。松村谦三带回日本后,精心培育、增殖,又将培育出的新兰株赠送给日本的许多兰花爱好者,通过栽花送花不断培植中日民间友谊。值得赞颂的是,1987年,松村谦三的儿子松村正直不顾79岁的高龄再次来到中国,把自己繁殖的“环球荷鼎”赠给浙江绍兴兰协,表达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绍兴栽养兰花历史悠久,据南宋《宝庆会稽续志》记载:“兰,《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旧经曰:兰渚山,勾践种兰之地,王、谢诸人修禊兰渚亭。”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绍兴已开始种植兰花。到了晋代,会稽一带养兰渐盛。王羲之曾邀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山阴兰亭,修禊作诗,并在此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而今,小小的兰花化身为中日友谊的桥梁,拉近了两国的距离。循着这一抹幽香,绍兴市与福光町经时任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同志介绍,于1983年顺利结为友好市町,南砺由此成为绍兴与国外最早结好的友城。因此,两市的交往颇有渊源。
自1983年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以来,两市的友好交流始终初心如磐,热度不曾稍减。绍兴市春季兰花展销会、全国兰展等一系列兰花盛会中,总少不了南砺的身影。值此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之际,回顾两市40年的交往历程,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两市友谊一如黄酒历久而更显香醇,又如兰花宁静而尽散芬芳。
以产业为要,厚植发展之本
2022年6月,绍兴市政协、市外办领导调研绍兴旭日绵轴承有限公司。
说到经济,那便不得不提绍兴与南砺产业合作的“金名片”——绍兴旭日绵轴承有限公司。这家日本独资企业诞生于两市结好后,经过1994年短短一年的前期考察,旭工业株式会社便坚定了在绍设厂的决心。于是,在两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500多万美元的绍兴旭日绵轴承有限公司于1995年5月正式开业,为两市经贸交流筑牢友好之基。2001年,旭日绵公司总经理铃木贤积极响应绍兴市委市政府以“举社会之力、治古越河道”为主题的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号召,为绍兴市环城河建设捐款10万元人民币,为水城绍兴“母亲河”的治理、独特古越文化的展现增添了一抹异国色彩。旭日绵公司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于2002年投资600万美元兴建了第二家独资公司——浙江旭日轴承有限公司。作为旭日绵的“孪生兄弟”,浙江旭日轴承有限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其质量管理推进组还在2021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真正做到了以匠心永葆的行动践行真心依旧的诺言。可以说,坚实的产业合作,不仅凝聚了两市互利共赢的共识,更托举起了未来的友好蓝图。
以民心为本,广结交流之花
近年来,绍兴传承发扬“以和为贵”的文化基因,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和城市外交之路,以最大诚意和热情,与世界各国城市开展友好交往,扩大国际“朋友圈”。而在绍兴的“朋友圈”里,南砺既是最早的海外朋友,也是结好后与绍兴交流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的友城之一。
2018年8月,时任绍兴市市长盛阅春(右)访问日本南砺市,与南砺市市长田中干夫共植友谊树。
细细研读两市交往大事记,从字里行间便能感受到两颗心在不断相近、相知。早在1982年1月,以日本富山县议会议员松村清年为团长的福光町访中亲善使节一行来绍访问便为两市友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自此两地政府间往来便从未中断。近百余次的访绍记录,不仅记载了以福光町行政代表团、福光町议会代表团等政府代表团为主的访团用务实的行动推动着官方交往,更彰显了日方用脚步丈量两市绵长友谊的决心。南砺还曾捐赠2500万日元用于绍兴国际友好会馆建设,绍兴也协助南砺在该市福光道站建设了福光绍兴友好物产馆。
2002年3月,“福光町民之翼”友好访问团一行281人访绍并参加“绍兴市中日友好樱花林大联欢”活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市结好不竭的力量之源不仅仅来自政府,更源自民间友好人士。南砺市热心市民自发成立了“福绍会”“福光町日中友好协会”“福光町爱兰会”等友好团体,多次组织代表团自费来绍兴访问,还多次组织市民团来绍兴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其中,2002年3月福光町组织“福光町民之翼”友好访问团,共281名福光町民(占全町人口百分之一以上)分乘两架包机,从富山机场直飞杭州萧山机场,参加“绍兴市中日友好樱花林大联欢”活动。而这片樱花林,又是绍南友谊的佳话之一。1998年,福光町自治振兴会和福绍会为樱花林筹建捐赠61.5万日币。“中日友好樱花林”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万古长青的象征,每年春季,绍兴市民总是能在宛委山上邂逅一场远道而来的浪漫。正是这样紧密、自发的“民相亲”,激活着两市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热络互动的一池春水,不断续写友谊新篇。
将历史镜头拉得更长一些,中日两国友好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两国间拥有漫长的文化交流互鉴史。如1200多年前,鉴真大和尚应邀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360多年前,隐元大师也应邀到日本去传播中国文化。如今,聚焦绍兴与南砺友谊的微观史,文化上的交流也可以说是“你来我往”,精彩纷呈。周总理常常提起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两市的体育交流中,我们也总是能感受到这一思想的脉动。门球、乒乓球等“小球”运动,正如中日外交史上的“小球外交”一般,用体育特有的激情,加速两市情谊向前迈进的步伐。在文艺方面,2001年8月,拥有日本国家级水平的南砺市吉江中学吹奏乐团来绍演出,为绍兴市民带来了一场饱含日本青年激情与友好的视听盛宴。2004年9月,绍兴安排南砺市来访代表们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送上极具浙江特色的“水乡社戏”,其中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绍兴梁祝文化的明珠,为代表们体验绍兴独有的越剧文化提供了良好媒介。
以青年为引,谋世代之好
年轻一代是友好交流的未来。两市结好40年间,中日青少年交流活动在各领域互动中独占鳌头,尤为引人注目。从1984年福光町派出第一批少年使节团到访绍兴开始,双方定期互派教育考察团、少年使节团、青年代表团交流互访,至今双方累计互访达到数十批,为深化绍兴与南砺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中日友好交往的未来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两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交流活动,由政府官员担任城市传播者与宣传员,亲自接待来访代表团,并制定阶段性的教育界和青少年交流计划,为青少年交流互动机制的长效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绍兴市少年使节团到访南砺,两市少年们手拉手漫步在插满五星红旗的街道上,肩并肩坐在暖意融融的教室里,载歌载舞地联欢交流,促成了“家”的和谐。绍兴为日方少年们的来访量身定制了“江南文化看绍兴”参观路线——在鲁迅故居讲鲁迅与日本的故事、在三味书屋说读书有“三到”、在“曲水兰亭”流觞吟诗、坐一坐乌篷船、看一看东湖山水、逛一逛小桥流水的绍兴古街,品味绍兴2500余年的建城史。正是双方这样一以贯之的初心、以诚相待的真心,为谱写中日友好的时代新篇章增添了一颗“美美与共的民心”。
重温结好初心,绍兴与南砺两市友好交流的兰花幽香仍萦绕于室,不仅香飘双方政府之间,更深入两地民心。展望美好未来,希望两市能继续携手相向而行,以结好40周年为新起点,深挖合作潜能、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不断把两市友好关系推向新高度,为中日友好交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图:绍兴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责任编辑:朱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