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他们正年轻》:用真实纪录为抗美援朝精神定格记忆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年第12期作者:本刊编辑部
字号:默认超大|


《1950他们正年轻》海报

近日,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由五洲传播中心联合永舜(北京)电影制作有限公司等机构制作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荣获最佳纪录/科教片奖。

该片是目前唯一一部采用口述历史形式真实还原抗美援朝战争、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电影。影片聚焦26位志愿军老兵,涵盖炮兵、步兵、侦察兵、工程兵、卫生兵等11个兵种,通过他们的个人回忆和真实讲述,带领观众重回战火纷飞的岁月,展现他们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年代勇于为国而战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险的钢铁意志、向死而生的血性豪情。影片不仅仅演绎了志愿军老兵的血色青春,更是抢救性地留下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珍贵记忆。

“如果不把这段历史留存下来,是我们纪录片人的失职”

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缘起,其实是为了筹备同名剧情电影而做的一组资料采访。2020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宋坤儒导演带着老兵们的一些采访资料来到五洲传播中心。


《1950他们正年轻》导演宋坤儒(左一)和老兵们在片场。

“我现在是为自己的祖国而战,那我是要出力的”,“我们的心态就是,活着干,死了算”,“那个时候我17岁”……志愿军老兵们的质朴话语直击人心,深深感动了每一位在场观看者。70年前,这些男兵女兵们满怀保家卫国的热情奔赴战场,用他们的奉献与牺牲换来了我们的家国安宁与幸福生活。70年光阴荏苒,这些老兵年事已高,平均年龄88岁,最年长的98岁,年纪最轻的也已86岁。

影像是记录英雄、铭记历史最好的方式。“我们很快就决定,要把这些珍贵的资料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用纪录电影的方式留存下来。这是我们纪录片人的使命和责任。”本片总策划之一、五洲传播中心影视制作中心主任王媛媛介绍说,“老兵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记忆。70多年前,有那么一群人曾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筑起一道保护墙。作为纪录片人,不把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录下来,是我们的失职。”


在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2022年1月28日播出的“我,就是中国——2021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年度发布盛典”上,抗美援朝老兵代表周继成(左)、李维波等讲述战场亲历。

如果说初期积累的影像资料给了团队创作的灵感,那么随后展开的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历史的记录行动。五洲传播中心的陈志国是本片的制片人,回忆起制片团队与导演团队采访拍摄的经历,如今他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状态下的那种创作的亢奋与冲动、那种莫名的紧张和压力。摄制组走访全国各地,抢救性采访了50多位参战老兵,留下了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影像和故事。影片最终呈现了其中26位老兵的故事。令人遗憾的是,影片正式公映时,片中26位受访老战士中却有3位已经离世……

“只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真正还原战争”

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采用口述历史的形式来讲述。影片中,除了26位老兵的第一人称讲述,再无其他解读性旁白。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刻意的情绪渲染,只有最纯粹的讲述画面,把与老兵面对面的现场感带给观众。镜头前的老兵们用近乎平静的语调,讲述着他们亲身经历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个惊心动魄、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都曾是青春少年,各有各的工作、生活和爱好,但走上战场那一刻,他们只有“战士”这一个身份。


《1950他们正年轻》剧照

“我们147个战友,只有3个活着回来。”“我去过沈阳的纪念馆,没有找到战友,又去过丹东纪念馆,也没有他,连名字都没有。我答应过要带他回来的啊”……这些没有任何修辞和渲染的话语,再现了老兵们在战火硝烟中的灼灼韶华和对牺牲战友的无限真情与深切怀念。

近年来,纪录电影因兼具纪录片的真实特质和电影的故事张力而成为国际流行的艺术创作形式。五洲传播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纪录片创作经验,打造出一系列高质量作品,无论从主题到内容再到形式,都作了诸多尝试和创新,为好故事找到了最合适的讲述方式。在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创作过程中,五洲传播中心团队充分认识到口述历史之于纪录片真实客观地记录和呈现真人真事的宝贵价值,不仅在拍摄上为影片争取到各方力量的支持,更为内容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人物线索和素材来源,从而让导演能够更加充分地进行创作,从不同维度更加完整饱满地还原当年的战场故事,让人们看到了残酷战争背后中国人民坚定乐观、永不服输的伟大精神。制片人陈志国表示:“老兵们在镜头前发自肺腑的讲述,足以真实还原那段历史,自有万钧之力。希望我们都能从老人们的坚强、勇敢、奉献和可爱中得到鼓舞和振奋。”

“1950他们正年轻,2021我们正年轻”

2021年9月3日,在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之际,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公映。截至目前,百度搜索“1950他们正年轻”相关结果超384万条,影片微博话题阅读量超2.8亿次,抖音官方视频账号获点赞46.3万次,猫眼评分9.6,淘票票评分9.5,豆瓣评分8.9。对于这样一部主旋律影片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1950他们正年轻》片场工作照

影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了热烈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报道,人民网认为影片以故事为主线呈现了战争中普通士兵的情感、真实讲述震撼人心,新华网称赞影片是“激励新一代年轻人的营养剂”。共青团中央、中国电影报道以及“3号厅检票员工”等自媒体都刊发了大量报道与评论。知名导演郭帆、饶晓志,演员黄晓明、段奕宏、万茜等认为这是一部记录民族丰碑的电影,纷纷发起观影倡议。“乌合麒麟”“逆光飞行”等知名画家自发为影片制作海报和视频,更有不少机构自发组织观影活动。在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中,数百名维和战士列队高呼:“1950他们正年轻,2021我们正年轻!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好维和任务。”


11月12日晚,福建厦门,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1950他们正年轻》导演宋坤儒发表获奖感言。

最好的铭记是“不遗忘”。导演宋坤儒曾表示:“我非常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看到这部影片,了解那段历史。从这些老人身上流露出来的,正是我们中国人打不垮、拖不烂、不服输的精气神。这也是现在的年轻人在新时代所需要的宝贵精神。”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克·古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在给《1950他们正年轻》的颁奖词中写道:“影片从全人类的角度,表现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厚重的人文价值,是一笔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


《1950他们正年轻》剧照

离家尚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70多年前,一群怀揣着保家卫国信念的年轻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谱写了一段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祖国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安康,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用血染的青春锻造出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将永远铭记、永续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以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1950他们正年轻,而今我们也正年轻!

(供图:五洲传播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