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定远:以特色产业赋能 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年第12期作者:邹军
字号:默认超大|


定远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钟欣欣/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因地制宜抓好谋划和落实。”近年来,定远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坚持全域布局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样板。

全域统筹,培育富民产业

让农民过上好光景、真正富起来,必须坚持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定远县立足特色资源,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精心谋划培育乡村富民产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注入“源头活水”。

依托乡村农产品优势资源,结合群众种养习惯,科学编制《定远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1—2025年)及2035年远景目标》《定远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等专项产业规划,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招商,重点培育发展猪、鹅、虾、菌、草(秸秆)“5+N”主导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定远黑猪 郭星/摄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首先体现在猪产业。定远县是生猪生产、调出大县,生猪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定远猪”作为国家级保护品种,是安徽江淮地区优质猪生产的当家品种,还是全国猪新品种培育的重要素材,已领衔制定《淮猪》国家行业标准。为推动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一方面,定远县谋划实施生猪产业“132”(“一平台”:生猪产业发展研究平台;“三基地”:种猪繁育基地、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生猪屠宰与深加工基地;“两中心”: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饲料生产加工中心)和“512”(通过5年时间,定远猪母猪达到1万头以上、优质商品定远猪达到20万头)发展战略,并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科研力量,围绕定远猪保种、保精等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共同开展“定远猪”家系复建、疫病防控、遗传检测等。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定远猪”保护和开发利用。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两个标准化保种场,深化与天邦集团、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发展规模猪场340余家,其中万头猪场8家、千头猪场近200家;利用“定远猪”地理标志产品和“榭根香”“皖里香”等品牌,采取市场定点销售、电商销售、直播带货、企业自营等渠道,把“定远猪”推向市场。


定远县桑涧镇河西村,当地农户养殖的白鹅。王喜春/摄

2022年以来,定远县持续扩大设施农业基地规模,培育壮大生猪、白鹅、粮油等特色优势产业,加速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1—11月,全县面向沪苏浙地区销售主要农产品及加工品总额约62亿元,同比增长13.3%。

拓展功能,促进三产融合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定远县以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深做实产业融合文章,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定远县西卅店镇青山村瓜蒌种植基地 定远县摄影家协会/供图

定远县西卅店镇青山村是“瓜蒌部落”农旅项目的种植基地。瓜蒌种植效益明显,具有一次性投入、当年收获、连续五年受益的优势。为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农民增收,镇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青山村成立合作社,与产业大户联合成立瓜蒌部落公司,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农带农优势功能,培育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产业大户担任CEO负责运营管理、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年底收益分红的新型发展方式,实现公司盈利、集体壮大、农户增收。目前,西卅店镇瓜蒌种植面积已经有2000多亩,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规模合计超过8000亩,亩均收益可达万余元。为提高瓜蒌种植的综合效益,西卅店镇建立了标准化瓜蒌加工厂,现在每年可以加工300吨瓜蒌子,瓜蒌从此不愁销。

农旅融合是推动三产融合的重要体现。西卅店镇以“光阴教室”主题休闲民宿为中心,依托周边千亩瓜蒌产业,在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沿线重点打造“瓜蒌部落”休闲旅游集聚区,涵盖主题民宿、生态木屋、网红栈道、户外营地、童趣乐园、自然课堂、网红桥等特色项目体验。其中,“光阴教室”主题休闲民宿是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项目,对当地闲置小学和院落进行就地改造,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节假日、周末日均客流量约2万人次,不仅带动了餐饮小吃和周边瓜蒌产业发展,还带动青山村集体经济新增收73万元,预计该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万元。

“旅游+”铺就乡村致富路。定远县鼓励支持村集体牵头盘活村级农文旅资产资源,形成“村集体+企业”利益联结体典型模式。同时,以龙虾文化节、梅白鱼文化节等活动为载体,推进乡村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人文风情体验等业态融合发展。目前,已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研学基地4个。

综合施策,推动绿色发展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多年来,定远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按照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进全县3539个自然村分类撤并,计划两年内拆除村庄276个,腾退产业发展用地1.55万亩。建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施工图+建设实施”的EPC一体化建设模式,统筹资金多元化投入,累计建成省、市级中心村114个和乡镇政府建成区21个。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制定人居环境月度考评推进机制,把人居环境治理纳入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每月调度推进,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以集镇、村庄和道路为切入点,将全县90个区域、97条道路沿线、44个村庄作为整治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全面清洁行动。创新垃圾清运处理,进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突出抓改厕及整改,创新推进农村卫生厕所管护市场化运行机制,全面开展农村厕所排查整改“回头看”,结合实际加快推进2022年4700户改厕工作,确保群众满意、经得起检验。

实施水系连通,综合整治水系。定远县始终坚持把水体治理与岸线美化、环境塑造相结合,推动境内河、湖、塘、库“四水资源”串联相通,推动美丽乡村、水美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着力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解决南城河多年黑臭水体问题,实现水系连通。大力推进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驷马山江巷灌区、炉桥电灌站、仓东和新集灌区建设,一体化推进陈集、严涧河2条中小河流治理及25座病险水库改造。

化肥农药减少,农田生态变好。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定远全县22个乡镇建立了绿色防控示范区,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作物苗情、土壤墒情、病虫常态化监测。建成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智能化信息系统,全县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1.4%,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10万亩次,覆盖率达60.78%;绿色防控面积80万亩,覆盖率达51.28%,农药使用量为1281吨,较基期同期减少13.42%,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的目标。建立10万亩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示范点,围绕粪肥资源化利用、粪肥无害化高效处理、绿色低碳循环种养模式等重要技术环节,探索主要农作物全生长周期、全品种覆盖,以点带面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探索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链。引入安徽金桥等企业,利用菌渣、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可利用弃物发展苗木产业。预计“十四五”期间产业综合收入可超20亿元。

从“一张蓝图”到眼前的“一幅实景”,定远县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立足全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稳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全县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满怀希望,埋头苦干,为建设更加美好家园、更加幸福生活而团结奋斗。

(作者:邹军 安徽省定远县委书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