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非洲40年 喜见合作谱新篇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年第12期作者:许镜湖
字号:默认超大|


1985年,许镜湖同先生高玉琛(2006—2009年任驻毛里求斯大使)在驻加蓬使馆工作期间留影。

2022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6周年,也是中国与非洲联盟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60多年来,中国和非洲国家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巩固传统友谊、不断提升关系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中非人民守望相助、携手同行,迈入构建更加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非洲是我的“第二故乡”。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开始从事对非外交工作,与非洲这片广袤的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有幸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中非关系跨越式的发展,对中非友谊与时俱进、历久弥坚感受深刻,对当前中非关系的高质量发展感触良多。

见证中非关系跨越式发展

在4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我出访非洲上百次,到过49个非洲国家。每次与非洲朋友握手言欢,我总能深切感受到他们由衷的真诚友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有幸多次随同钱其琛、唐家璇、李肇星和杨洁篪四任外长访问非洲。中国外长每年新年伊始首访选择非洲,这一传统已坚持32年,这让非洲朋友深为感动。中华民族重情义,从来不会忘记老朋友。我曾多次访问纳米比亚,每次都受到努乔马总统亲切会见。2022年7月我再次访纳时,驱车600公里前往探望居住在老家的这位纳开国总统、中纳友好奠基人之一,努乔马不顾高龄全程陪同我参观他在当地捐资兴建的诊所和学校,对华友好溢于言表。正是这种“走亲访友”“唠家常式”的访问,不断拉近中非人民的距离,筑牢双方关系的政治基础,让中非友好大家庭的成员越来越多。


2022年7月,时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许镜湖大使访问纳米比亚期间,专程看望慰问纳开国总统、中纳友好奠基人之一萨姆·努乔马。

早在非洲民族解放时期,中国人民勒紧腰带向非洲兄弟姐妹送去力所能及的援助。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总长1860.5公里的坦赞铁路曾是中方在海外援建的最大成套项目,被誉为“非洲自由之路”,成为中非关系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合作成果遍地开花,合作潜力不断释放。中国帮助非洲建设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第一条城市轻轨亚的斯亚贝巴轻轨、最大悬索桥马普托跨海大桥,一大批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电站、码头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2021年11月,中非双方在塞内加尔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促进了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肯尼亚内罗毕机场快速路、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陆续竣工,援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结构封顶,亚吉铁路运营质效持续提升。非洲牛油果、腰果、咖啡、柑橘等优质特色产品通过“绿色通道”“非洲好物网购节”进入中国千家万户。2022年1—9月,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2147亿美元、同比逆势增长15.7%,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2022年7月,时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许镜湖大使(左三)访问布隆迪期间考察中国援布农业示范中心。

如今访问非洲,一下飞机就能看到中国企业建设的现代化航站楼,走出机场途经的已是宽阔平整的高速路,这与上世纪90年代的非洲城市市容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致力于助力非洲在2030年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并创造性地把农业合作与非洲脱贫致富相结合。我在前不久访非期间高兴地看到,布隆迪农民从同中国的农业合作中受益,有的村庄因此整村脱贫。马达加斯加通过与中国开展杂交水稻合作,粮食产量实现跨越性增长,有望在2024年实现粮食自给。

守望相助、患难与共是中非关系不变的成色。正如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毛泽东主席曾感慨而言,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数十年来,尽管中非各自国情和国际地位均发生很大变化,但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坚定站在一起。在人权、涉疆、涉港、涉台、涉海等重大问题上,非洲对中国的支持从未缺席。非洲国家并不富裕,但在我国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非方尽其所能,曾多次向我们捐款捐物。云南红河金平县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青海玉树称多县中刚友谊小学都是非洲支持我们的生动例证。

中方也始终站在非方一边,坚定支持非洲国家自主解决非洲问题,反对外部干涉和单边制裁,这同有的国家“拉偏架”、充当“非洲宪兵”相比,差别何其明显。我担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期间,曾参与推动南苏丹和苏丹和平进程,并就刚果(金)东部问题积极进行斡旋。中方公平公正的立场赢得非方欢迎、尊重和信任,在非洲和平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对非方抗击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疫情感同身受,急非方所急,在援非抗击疫情中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次租用货运包机运输紧急防疫物资;第一次在非洲援建生物安全实验室和治疗中心;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研制成功后将优先惠及非洲;最早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方已向非洲53国和非盟提供120批紧急抗疫物资援助和约2.7亿剂疫苗,在非洲疫苗本地化合作生产年产能达到约4亿剂。


2018年5月,时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许镜湖大使应邀出席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重振南苏丹和平协议高级别论坛”第二阶段后续会议。

同时,中非双方在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也是有目共睹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毛里求斯建设了在海外的首个文化中心。2005年,中国在肯尼亚建起了非洲首所孔子学院。目前,已有61所孔子学院和44家孔子课堂在46个非洲国家落地生根。我在担任驻摩洛哥大使期间曾先后为该国两所孔院揭牌,现在第三家孔院也已经设立。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一改以往首选美欧国家留学的传统做法,纷纷来华留学深造,其中自费留学生数量甚至超过公费生。学会中文让非洲青年大有用武之地,可在中资企业获得稳定工作和收入。1963年至今,中国向非洲48国派遣医疗队队员2.1万人次,累计诊治非洲患者约2.2亿人次。根据2014年中国医疗队奔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创作的、于去年底热播的24集电视连续剧《埃博拉前线》广受好评,前不久荣获了第33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凭借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非洲已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重要目的地。非洲不少国家开通了赴华航线,许多非洲朋友也能用简单的中文对来访中国游客表示热情问候。我曾在飞机上偶遇一队中老年赴非旅游者,言谈中他们对赴非之行都深感满意。此外,中非青年大联欢、智库论坛、媒体合作论坛、民间论坛等覆盖中非人文领域各个方面的交流合作,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


2013年1月,时任中国驻摩洛哥大使许镜湖(左四)出席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

中非关系迎来新机遇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形势下,中非关系尽管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为非洲发展提供新选择。中国和非洲坚持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路径,双方理念相通、任务相近、利益相融。中国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消除绝对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打破了只有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为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非洲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非洲国家一直在不懈探索实现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道路,中国的扶贫经验和发展伟业让非方看到民族和国家振兴的希望,“学中国”“向东看”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共识。中非双方完全有理由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紧密结合,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2022年8月,时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许镜湖大使访问马达加斯加期间拜会马总统拉乔利纳。

经济转型为中非合作孕育新机遇。在党的二十大指引下,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也将进一步深化。非洲正加快一体化进程,推进自贸区建设,近14亿人口有望创造巨大人口红利,形成超大规模市场,支撑劳动和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新形势下,中非合作互补性强,产业梯次对接,在基建、产能、贸易、投资、减贫等领域不断涌现富有成效的合作新范例,在医疗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等方面不断迸发充满希望的合作新机遇。中非双方携手深化互利共赢合作,顺应双方人民意愿,契合各自发展利益,有力回击“筑墙设垒”,这一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全球变革为中非加强团结协作吹响新号角。新世纪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东升西降”“南升北降”加速推进,但恃强凌弱、零和博弈、冷战思维、阵营对抗沉渣泛起,全球治理体系已不能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更加强烈。中国和非洲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强权政治,呼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面对国际变局,中非双方更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共创中非合作美好未来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政治互信不会减弱,只会更加深厚牢固;中非兄弟情谊不会疏离,只会更加深入人心。2023年是推进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落实的关键之年,也是非洲联盟的前身——非洲统一组织成立60周年。我们愿同非洲兄弟姐妹一道,团结协作、勇毅前行,为中非友好事业和世界正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加快构建更加紧密的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方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增进同非方各层级友好往来,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与非洲做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早日实现“非洲世纪”愿景。中方将积极推进同非盟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争取非洲成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充分释放中非合作潜能。疫情和外部干扰不能阻挡中非合作的步伐。中方将同非方一道,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九项工程”,支持更多非洲优质特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实施惠民生、效益好、影响大、小而美的项目,进一步拓展减贫扶贫、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粮食安全、互联互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合作,加强同非洲自贸区对接,探索合作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增长点,助力非洲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实现工业化、经济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中方将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加大对非投资与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结算业务,并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支持非洲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携手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行合趋同,千里相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非双方应并肩站在一起,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理直气壮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义主张和合法权益,一致发出反霸权、反干涉、反制裁的正义呼声,加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中方将继续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进一步密切在联合国、世卫组织、世贸组织等多边机构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沟通协作。

传承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非友好是双方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缔造和培育的宝贵财富,应倍加呵护,使其根深叶茂、不断开花结果。中方将同非方一道,共同唱响友好合作主旋律,坚决抵制破坏、抹黑中非合作的言行,深挖教育、文化、新闻等领域合作潜力,继续办好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妇女、青年、智库、减贫、民营经济等分论坛活动,鼓励智库、媒体、高校、企业和民间机构交流合作,加强双方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非人文交流新格局,让中非友好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40年春华秋实,40年风华正茂。40载对非工作中虽也不乏困难和考验,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非洲朋友的热情朴实和中非关系的真诚友好。回首过去,我人生画卷中最长和最重要的篇章留给了非洲,我对此深感自豪、无怨无悔。这40年为中非友好付出的点点滴滴,都成为我外交生涯最珍贵的记忆。如今我已卸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但我对非洲的那份思念和牵挂、对中非友好的那份真挚和情怀,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当今时代挑战与希望并存,中非关系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将一如既往关注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为开创中非合作新局面、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继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许镜湖大使 中国政府前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