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与古蜀文明再次对话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年第11期作者:本刊记者
字号:默认超大|
 
  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黎海超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层,一件件沉睡千年的文物显露出来。这位“85后”青年考古工作者,是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从黄金面具、青铜神坛,到龟背形网格状器、鸟足曲身顶尊神像……自2020年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至今,三星堆的六座“盲盒”不断开出神秘礼物。8月24日,考古人员从8号坑中成功提取出一件300斤重的大型立人神兽,这是截至目前三星堆出土动物造型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出土的文物越多,待解谜团也越多。三星堆文明是否存在文字?制作精妙的珍宝为何掩埋于地下?造型奇异的青铜人像源自何种文化?面对扑朔迷离的三星堆之谜,黎海超告诉记者:“每一个器物的发现,都或将成为解锁谜团的钥匙。考古,是在透物见人,与古人对话。”

  “揭晓”三星堆:考古发掘似破案

  早在3000多年前,三星堆的先民挖掘了数座方坑,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埋入坑内。这些“国之重器”,有的历经焚烧,有的经过砍砸,并被以先放置青铜玉器、再覆盖象牙和灰烬的顺序掩埋,有条不紊的仪式传递着祭祀者的虔诚之心。

  2019年12月,考古人员在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展示平台下,发现了一块“新大陆”:3号坑露出“冰山一角”。此后,考古队员们顺藤摸瓜,陆续发现了6座祭祀坑。

  作为三星堆5、6、7号坑的“坑长”,黎海超表示,这3座坑没一个让人“省心”,但每一个都令他惊喜。

  比如5号坑,以金器和象牙器碎片为主,里面器物的细碎程度和排列方式,几乎是所有坑里最复杂的。坑内发现了许多直径只有一两毫米的金珠,看似淬火烧熔,却更像三星堆先民有意制作而成。黎海超表示:“如果确认如此,这应该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金珠成型工艺。”


三星堆遗址7号坑出土的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 视觉中国/供图

  惊喜不止这一个。6号坑里出土了一个完整的木箱子,内壁涂有朱砂。7号坑的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则被誉为“镇坑之宝”,四角铸有栩栩如生的龙头,以上下两半铜网格将一块完整的玉器牢牢锁住,铸造工艺十分精湛,在中国出土的青铜时代文物中前所未见。

  回忆整个发掘过程,黎海超形容心情像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三星堆留给我们太多的未解之谜,考古过程如同福尔摩斯探案,破解了旧的谜题,又会出现新的挑战。但我仍然希望发掘出更多的新器物、新材料,从而加深对三星堆文明的理解。”

  解密三星堆:田野考古配备“黑科技” 

  2000平方米的大棚、4个恒温恒湿的考古挖掘舱……在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科技感十足的现代考古技术。

位于保护舱内的祭祀坑发掘现场 视觉中国/供图

  黎海超介绍,“考古方舱”相当于一个安置在祭祀坑现场的实验室,“是一种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全新设计,它将各种系统集成在一起,用最好的条件保障文物安全”。

  在此次6号坑木箱的发掘过程中,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不同物质吸收和反射光的强度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如同给文物做CT一样,借助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等科技手段,三星堆团队断定木箱中含有丝织品。“这能帮助我们分析箱内存放的物品,对了解古人祭祀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发掘现场还备有应急分析实验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等,3D打印技术也被引入考古工作。面对这场高科技助力的多学科“综合考古”活动,黎海超真切体会到,中国考古正处于黄金时期,“正在实现从考古大国向考古强国的迈进”。

  守护三星堆:“公众考古”传承文明薪火 

  文物不言,但课题预设下的实验室考古,却有望探究历史真相。

  在本轮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一年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成功立项。作为课题首席专家,黎海超希望通过研究,复原三星堆文化与周边区域文化的交流网络。

  很多结论的得出需要倚仗一系列课题实验。在三星堆,大小不一的青铜器大量出土,铸造青铜器的原料从何而来?黎海超表示,通过科学分析发现,成形于商代晚期的三星堆、殷墟以及湖南宁乡青铜器群,均使用了同一种特征的原料。“这些青铜器的存在,或许是三星堆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至于到底存在怎样的交流网络,“是资源上的、政治上的还是文化上的?我们如何解读这个网络?这将是课题团队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于三星堆的百家争鸣,不仅存在于学术界,也发生在考古之外。

  在网络上,三星堆博物馆的粉丝超过410万,每逢文物“上新”,总会引起网友们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互动。从高校到科研院所,关于三星堆考古的科普讲座时常座无虚席,听众中不乏垂髫稚子和耄耋老人。而对于三星堆成为“网红”,黎海超的感受更为直观:由于三星堆遗址带动周边房价上涨,他不得不带着考古队成员抽空搬家。

  “三星堆是目前公众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考古遗址,它所造成的影响,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考古发现。”黎海超认为,人们对于三星堆的热情,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渴望找回共同的记忆”。也因此,当三星堆的新发现引发“公众考古”的热潮,许多曾经沉默的考古人也从幕后走到台前,向人们讲述具有中国气派的考古故事。

  黎海超相信,随着“90后”“00后”的快速成长,中国考古事业将代代薪火相传。

  (采访对象:黎海超 三星堆遗址5、6、7号坑发掘现场负责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