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年发展之路为世界提供了成功范例
[埃及] 艾哈迈德·赛义德 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总裁
截至我开始动笔写这篇稿件,这场令世界瞩目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已接近尾声。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年来所举办的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今日中国已不同于十年前的中国。习近平主席在报告中也提到这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这十年间,中国已通过自身发展向世界证明,她不仅能处理好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有能力去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成为一位世界领袖,全球各领域的分析家、学者、专家,甚至是普通民众都在关注着他。习近平主席深谙具有深厚内涵和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人类进入一个和平与安全的新时代。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让世界各国读者有机会了解、分析、研究和学习。比如,在前不久落幕的2022年沙特利雅得国际书展上,我们希克迈特所代理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阿文版)成为本展位销量第一的图书。一本政治类图书能得到如此的重视和尊重,这是非常罕见的。
在中共二十大召开之际,我的新书《新时代的中国——习近平与命运共同体》也在埃及出版发行。在这本书中,我以亲身经历及对中国这十年间发展变化的了解,写下了对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的客观分析。这一重要发展阶段不仅对中国的历史,甚至对整个国际体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的国际格局由此发生转变。之所以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去完成这本书,是因为我认为,当前我们正处在多极世界形成的关键时刻。这本书中所展现的中国是客观的,当今的现实和各方论断均表明,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的秩序,因此,世界各国有必要去正确认识中国。我这样说不是过度美化,不是夸夸其谈,更不是阿谀奉承,而是介绍客观事实,分享成功范例。
读完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令我印象深刻且受启发的内容很多,其中“文化自信”是在我脑海中停留时间很长的一个词。我认为,中国文化的自信来源于其自身,而非靠侵略他人,这也是中国赢得世界尊重的原因之一。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文化通过翻译出版、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对外贸易等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认可。在中国大踏步的发展中,世界与中国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因此,西方歪曲中国对世界构成威胁的伎俩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反响,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越来越清晰。
过去十年间,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并且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中国提出了许多旨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国际倡议,强调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些倡议事关世界上每个人的安全和福祉。
中国过去十年的成功实践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实现国家发展进步、妥善应对危机挑战的范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在实现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也将带领世界进入一个公平正义、命运与共的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意大利] 法比奥·马西莫·帕兰蒂(Fabio Massimo Parenti)意大利学者、中国外交学院国际经济政策学外聘副教授
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和金融层面。通过分析这些动态,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说“西方正在孤立自己”这一论述并不是对西方的挑衅,而是一个根本上的事实。自2006年至2011年中国开始在中美贸易中扭转局面起,这个国家已逐渐成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不断巩固的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发展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这一基于中国互惠互利思想的理念与西方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的人民币现在已经走向国际化,尽管这种国际化的程度仍有限。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种功能上的国际化,其进程恰好开始于20年前,并于2016年10月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基准货币篮子中的五大货币之一。但是,中国的发展理念中没有掠夺性的概念,她不希望像二战后美国推行的“美元化”那样,将世界“人民币化”。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之一是在国际层面填补治理和民主赤字,并致力于通过在现有秩序的基础上扭转当前的失衡状态,而不是通过颠覆现有秩序来实现其目标。由此,2014年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相继成立。
最后我想说,如果今天我们孤立中国,我们就是在与自己作对,西方的优越感会让我们自食恶果。如果我们选择对当今世界的变化视而不见,拒绝文明对话,那么从文化角度来说,我们将无比贫瘠。
(本文为作者10月20日在罗马举办的第一届“东西文明互鉴对话”上的发言)
中国式现代化带来中国巨大发展成就
.png)
备受瞩目的中共二十大于近日闭幕。很多不太熟悉中国政治的外国人,对每五年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了解有限。本次大会总结了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的成果和经验,并制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规划,那就是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会还选举出了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中共二十大对中国人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整个世界来说也很重要。
我想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和在中国的亲身经历,结合二十大报告里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谈谈中国这几十年的变化。
我是1992年来中国留学的,当时中国正处于新的改革时期。那时,假设有10个来中国留学的指标,那么愿意来的可能只有2—3人。但是30年后,中国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有大量的留学生前来求学,甚至有很多学生是自费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学成后又选择留在中国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个变化足以说明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5G、高铁、航天、信息技术、制造业等很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建设超前。
很多初次来华的外国人会惊讶于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和便利性,惊叹于那些摩天大楼、桥梁和其他各种现代化建筑。而我更想说的是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近30年,去过中国中东部地区的一些农村。现在基本上村村通水泥公路、通电、通网,除了极度偏远的地方手机信号有些弱之外,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已经实现了至少4G的网络覆盖。这样的基础设施水平已经跟城市没有什么差别,村民们可以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获取资讯。
有些东部地区的农村建设得比城市还要好。这些地区培育出自己的特色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某一行业或产品的产业基地,经济发达、人民收入高,俨然建成了现代化的小城镇。根据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敢于拼搏,走出的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我相信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衷心祝愿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共二十大将引领中国更好把握发展主动
.png)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应该是建党百年来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并强调了优先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今年10月召开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了他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展现了他对治党治国政策的把握,也向党和人民阐释了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前进方向。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的高效性,以及党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同挑战时表现出的领导能力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报告也描绘了党和国家在未来中长期将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总的指导方针。
报告中强调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在意识形态层面,报告的重点之一就是再次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其保持生机和活力的能力。
在维护国家主权层面,我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香港前几年的动荡局势时,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落实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使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面对台湾问题时,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
在经济层面,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尤为突出,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繁荣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更为世界提供了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二十大报告最后强调,中国共产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面对日益严峻、纷繁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将在把握发展主动中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将继续发挥全球经济火车头作用
[阿尔及利亚] 鲁特菲·穆戈迪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外籍专家、阿尔及利亚资深媒体人士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彰显,许多欠发达国家都渴望学习中国在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经验。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人类社会面临着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经济波动、发展不平衡、环境恶化等挑战,各国人民都为此感到不安。人类社会迫切需要全球治理体系的更新与变革。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中共二十大无疑成为举世瞩目的一盏明灯。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的背景下,全球多地面临生活成本升高、金融环境收紧等的冲击,根据10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21年的6.0%放缓至2022年的3.2%,然后在2023年放缓至2.7%,这是自2001年以来除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急性期以外最疲软的增长情况。
有鉴于此,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大报告中作出了重要保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当前,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国仍然采取“动态清零”政策。尽管新冠肺炎大流行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了影响,但仍在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中国经济将慢慢恢复,并借助其强大的产业链和物流体系,以及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先进技术,继续发挥其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作用。虽然当前正承受巨大的内外压力,但中国经济仍能够在服务贸易、卫生健康、数字经济等领域挖掘潜力。
中共二十大强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战略部署,有助于中国在现代化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背景下,继续书写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新奇迹。
中共二十大发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是,中国将继续推进经济的创新、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对外分享经验,承担大国责任,推动构建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
.png)
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上指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过去几天来,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密切关注着中共二十大的动态与成果。习近平再度当选世界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决定。
中国今日之成就绝非一蹴而成,而是经过了无数困苦与磨难,由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消除极端贫困就是一项艰巨任务,为此,我们要为中国政府在2020年取得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热烈鼓掌,这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学习的经验。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宣布,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报告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总书记充满激情且坚定地完成了长时间的演讲。在谈及祖国统一问题时,他镇定自若,表达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强大决心和意志。
习近平表示,中国共产党将“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他说:“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
本次大会吸引我的一点是,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与会者从文学到战争,无所不谈,并基于讨论结果制定政策。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都参与其中。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提到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些年,包括尼泊尔在内的一些国家从中受益匪浅,希望该倡议未来继续给我们带来新的项目和机遇。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出版商,我乐见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新闻出版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热忱。他着重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