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我的妈妈赛勒玛·易卜拉欣来自叙利亚,是四川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外籍教授。母亲已有52年教龄,来川外前在叙利亚阿勒颇大学任教。刚来川外时,她还是孤身一人,现在已经有几百名学生了。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赛妈”。
从小就有“中国梦”
妈妈今年73岁,与新中国同龄。她对中国这片拥有古老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广袤土地的热爱始于60年前。如今她依然记得,当年地理老师把中国地图挂在黑板上,温柔地向学生们提问:这个古老的国家叫什么名字?她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她与叙利亚和中东有什么历史关系?在这节课的结尾,老师还问同学们未来想要做什么与中国相关的事。有的同学表示想购买中国瓷器,有的同学说想要中国的丝绸。轮到母亲的时候,她说:“我想去中国看看,走走中国的长城。”老师听后笑了,他好像在说:“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当年那个小女孩和她身边的人来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国度。所有人都告诉她,去中国是一种幻想,因为太遥远了。但地理距离并没有阻止这个12岁女孩的决心,母亲决定独自踏上她的探索中国之旅。她开始阅读孔子、老子等伟大先哲的著作,徜徉在中国的古老传说和历史故事中。
1969年,母亲开始在叙利亚的学校里教授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并努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以及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和哲学内涵。母亲会在她的课堂上引用中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名言警句,并对阿拉伯文学和中国文学进行比较,以增加其授课的吸引力。
200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开设了阿拉伯语专业,一直向往中国的母亲立即前往应聘,终于得偿所愿。2008年,母亲决定移居中国重庆生活。
全家都是“山城通”
母亲有着一头乌黑的卷发,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的,但她出的试题却非常“刁钻”。我弟弟经常“吐槽”妈妈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的要求过于严格:小时候不能打游戏,读大学的时候不能谈恋爱,只能埋头学习。
面对我们的“吐槽”,母亲总是笑着说:“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不是拥有金钱,而在于你的价值能够影响多少人。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有文化、有爱心,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赛勒玛一家在201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合影。
母亲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也影响了她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她鼓励我们定居中国,共筑中国梦。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并选择扎根重庆从事教育事业。大哥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联合国工作,现在和我及一个弟弟都在川外任教,另一个弟弟也已经成为西南政法大学的教师。
我的两个侄子就读于重庆烈士墓小学,他俩的重庆话说得非常溜。有一次,一家人在重庆逛街时,听到一个小朋友说:“看,好多‘老外’!”大家都下意识地去看哪里有“老外”,回过神来后忍不住哈哈大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老外”。我们一家都认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很强,在这里,我们像是回到了另一个家。
学生喜爱的“赛妈”
在中国任教期间,母亲凭借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术能力。她认为,教育的内涵不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一直是她教学理念中的关键要素。
.png)
母亲总是和学生们在一起,陪伴着他们,引导着他们,鼓励他们勇往直前,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以便他们面对未来挑战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他们之间的关系超越了课堂,学生们在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时会向她倾诉,而她从不吝啬给予他们建议和忠告。母亲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仅是上课的45分钟,而应该是全天候的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母亲的微信通讯录里,大部分都是她的学生。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的虽然已经毕业十几年了,还与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逢母亲节、教师节,很多学生都会给母亲发信息:“赛妈,节日快乐!”“妈妈,节日快乐!”
母亲曾表示,在与这些充满好奇的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已从老师变成一名学生。无论是在自己的祖国还是在中国,她都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与学生的互动丰富了她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这督促着她不断发展、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生代的需求。
基于对中国阿拉伯语学习者情况及其需求的深入了解,母亲与吴昊教授合作编写了符合中国学生需求的阿拉伯语教材。这些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们紧跟现代生活的节奏,适应最新的阿拉伯文化。母亲的线上线下课程被重庆市教委列入2020年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名单。
2017年,母亲被中国外国专家局评为“外教中国”年度人物。她从全国近3万名外教中脱颖而出,成为10位年度人物之一。
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
对母亲来说,在中国的生活是一种鼓舞人心的经历,给她的职业生涯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使得她能够以非凡的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她认为自己与中国的关系是与众不同的,中国深深植根于她的意识和认知当中,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
母亲积极助推重庆与阿拉伯语国家的文化、学术交流。在她的努力下,2015年初,四川外国语大学与阿尔及利亚排名第二的特莱姆森大学签署了两校之间互派交换生的协议,加强两所大学间的人文和科研交流。2019年,特莱姆森大学开始为川外阿拉伯语师生提供免费就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机会。
“如果有一盏阿拉丁神灯,你会许下什么样的愿望?”在201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母亲。“我有很多愿望:希望中国的文化、智慧、语言能传遍全世界,希望自己能学好中文,还想邀请大家到我的家乡做客。我愿意成为一座深化重庆与阿拉伯国家间友谊的‘桥梁’。”母亲这样回答。
在中国的这些年,我们全家人感受到了爱和尊重,从未觉得自己身在异国他乡——中国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在中国各地旅行,我们总能感觉到欢迎、善意、友好和安全。母亲曾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感觉我的心就像一只小鸟扑动着翅膀,在每个中国人的耳边低语:我是你们的姐妹……我爱你,中国!”
(作者及供图:拉沙·哈利勒(Rasha Khalil) |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