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之子”的思与行

——专访二十大代表巴特尔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年第11期作者:本刊记者
字号:默认超大|


巴特尔出席党的二十大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听说巴特尔作为党代表到北京出席党的二十大,还要上电视,一大家子人都感到无上的光荣。尤其是巴特尔的奶奶,这位曾被内蒙古自治区表彰为“感动草原十杰母亲”“十佳英雄母亲”的老人更是乐开了花!

  党的二十大开幕那天,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早早地就起了床,顾不得才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身体,搬了个小板凳守在电视机前。当从画面中找到巴特尔时,她激动地说:“看着更专业了!好像也变老了……”因为工作原因,巴特尔已经快三年没有回通辽老家看奶奶了。看着昔日的青涩小伙成长为如今的党代表,老太太感到十分欣慰。

  “想体验父亲的工作”

  巴特尔的父亲孙占明18岁时,就被奶奶送去了部队:“去当兵吧!为人民服务!”到部队后,孙占明当的是消防兵。面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他总是冲锋在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因工作表现突出,孙占明被提任原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消防支队直属中队副中队长。

  巴特尔的母亲山丹曾是一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国家级运动健将,不仅夺得过全国柔道冠军,1987年还代表中国柔道队赴美国参加环太平洋地区柔道锦标赛(Pacific Rim Judo Championship)并获得铜牌。

  1991年8月8日,为了抢救两名不慎掉入井中的群众,父亲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当时,巴特尔才8个月大。

婴儿时期的巴特尔与父亲的合影

  对父亲的印象,巴特尔是从老照片、从奶奶和母亲那里、从父亲留下的日记里逐渐明晰的。自从知道父亲是消防英雄后,他的心里就萌生了从军的梦想。

  从体校射箭专业毕业后,巴特尔放弃了赴哈尔滨体育学院深造的机会,决定也去当一名消防兵。因为他“想体验父亲的工作”,像父亲那样,做一个随时准备在危急时刻去救助别人的人。

  剑胆琴心,勤思勇行

  2007年12月,巴特尔进入内蒙古消防救援队伍,如愿当了一名消防兵。新兵训练结束分配工作岗位时,他得知组织上要分配他到呼和浩特某机关当勤务兵,立刻主动提出申请,要去全市执行救援抢险任务最多的特勤中队当灭火队员。

  如果说,当兵前巴特尔对父亲的印象是“舍己救人、伟大”,那么当兵后,当他真正出过火警后,他才真正明白父亲的职业是多么特殊、多么崇高和光荣。他像父亲一样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上。随着时间推移,他从列兵到上等兵,从上等兵到军校学员,军校毕业后又成为排长、副连长、连长,再到如今成为站长,责任更大了,每一个阶段对父亲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也明白了“消防救援队伍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队伍”这句话的含义。


巴特尔在无齿锯切割训练中。

  一次出警时,当巴特尔和队员赶到着火的居民楼,只见楼道里充斥着浓烟,楼里的住户们正慌不择路地往外跑。当巴特尔冲到五楼时,看到一名女子已经走出了防盗门,却被滚滚浓烟吓得止住了脚步,不敢往下走。巴特尔见状就大喊:“快!跟着我走!”然后扶着她,不断鼓励她不要慌、贴着墙走,终于从五楼下到了一楼。待把住户全部安全疏散以后,围观的群众纷纷感叹:“要不是消防员及时赶到,这房子可就烧没了!”“幸亏有消防员,要是没有他们,咱们可能就死在里边了。”这些话令巴特尔感触很深,感到“特别有成就感”,“比自己获一等功都高兴”。巴特尔说,这次出警,才让他更加懂得了父亲,认识到自己从事消防救援事业的意义。

  2016年8月5日,一名群众在田野里找羊不慎掉进枯井,巴特尔和战友们闻讯迅速赶到现场。当巴特尔已经有半个身子下到井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空气呼吸器上的挂钩和井壁发生摩擦,导致挂钩变形,巴特尔的身体突然开始下坠。还好战友石小亮一把拽住了空气呼吸器,支撑住了他,大家一起把巴特尔拽了上来。更换挂钩后,巴特尔重新下井,最后成功救出群众。那是一次最让巴特尔感到后怕的救援经历。

  2018年2月7日,呼和浩特市某葡萄糖厂厂房发生火灾,巴特尔带领灭火攻坚组毅然冲进火海。浓烟烈火中,铁质长廊被炙烤得滚烫,刺鼻的气体四处弥漫。“队长,我上吧!”队友张苏喊道。“不行,温度太高,有断裂危险!”巴特尔迅速拿起水枪对铁廊降温,随后顺着铁廊向前爬去。屋顶上方不时有铁片砸下,支撑厂房的铁柱随时可能断裂,危急时刻,巴特尔找准角度,像铁人一样,用胸口死死压住水枪对着火点猛攻……历经6个多小时鏖战,大火最终被扑灭。

巴特尔(中)与战友执行完救援任务后,在马路边休整。

  “沿着父亲没有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巴特尔始终竭尽全力做一名优秀的消防员。15年来,他身披蓝焰、赴汤蹈火,累计参加灭火救援战斗4000余次。

  然而,巴特尔仍感觉自己的本领远远不够。他说,火场和救援现场直接牵系着老百姓的生命安危,如果“没有真本领,就真的难过火焰山”。于是,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他总会不停地琢磨,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怎么灭火更加快速有效、怎样救人更科学安全;每次出完警回来,他就思考总结救援实战经验,写下20多本“火场日记”。他深入钻研灭火救援业务,研发的“内攻灭火3人班组战法”“狭小空间破拆搜救技术”等因为安全实用,在不少地区消防一线得到广泛推广。

  平日里,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他还会读书学习,提升文化知识素养。除了与灭火救援相关的专业书籍之外,他也读《论语》《道德经》,通过品读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体会学以致用的精妙。他还特别喜欢读各种历史和地理书籍,因为这是他学生时代就钟爱的两门学科。

  赴汤蹈火,强国有我

  常年奔走穿梭在火场救援、比武练兵等高强度高挑战的工作环境中,巴特尔身上包括大腿、膝盖、脚腕、跟腱、腰、手腕等多处都落下不同程度的伤痛。尤其是2009年8月5日,在赤峰制药公司液氨运输车泄漏事故中为解救群众而氨气中毒后,巴特尔就留下了头疼的后遗症,经常突然性发作。虽然也可以靠吃药缓解疼痛,但为避免产生药物依赖,他一直选择不吃药,生扛过去。

  平日里工作忙,巴特尔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只能交给妻子。尽管内心对此充满歉疚,巴特尔还是说:“我得当个称职的爸爸。”如今儿子正在幼儿园小班就读,虽然只有3岁多,但在性格独立、意志坚强等方面似乎继承了巴特尔的特质,对于爸爸偶尔因工作忙而无法兑现去接他放学的诺言,也懂事地不哭不闹。因为他和妈妈都知道:爸爸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奶奶曾经对巴特尔说过的话已经变成了现实。巴特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奶奶、姑姑和妈妈打电话,汇报生活和工作近况。对巴特尔而言,每次跟她们联系,仿佛也能慰藉自己内心对父亲的无尽思念。他想发自内心地说一句:“父亲,我没让你失望!”

  15年来,巴特尔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获嘉奖3次,5次被内蒙古消防救援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挥员”,还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北疆楷模”,以及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面对诸多荣誉,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荣誉的载体,荣誉属于内蒙古消防救援总队的全体指战员。

  谈及出席党的二十大的感受,巴特尔说,二十大报告对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新的要求。作为最基层的应急工作者、新时代的消防员,要继续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9日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训词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好岗位、练好应急战术,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守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真正做到“人民满意”。

  (采访对象及供图:巴特尔 党的二十大代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