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攻克了数百项技术难关,成为一身绝技的焊接行业领军人。他就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艾爱国。2021年6月29日,艾爱国被授予“七一勋章”。
1950年3月,艾爱国出生在湖南攸县。家里姊妹5个,他是老幺。1968年10月,艾爱国响应党中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攸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插队。
“个头不高、身材清瘦、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挑最重最累的活儿干,遇到困难和危险总是冲在最前面。”那个小山村的老人们,还清晰记得艾爱国这位当年的“拼命三郎”。
1969年,湘潭钢铁公司到攸县招工,艾爱国由全体社员推荐被招录进厂,到湘钢基建处管道队当配管工人。
1970年元月,数千人从北京南下支援湘钢建设,其中有不少技艺高超的焊接工人。艾爱国在做好一名管道工的本职工作之外,时常帮焊接师傅们挑水、扛氧气瓶、递工具和设备。不久,管道队因为焊工不够,要从管道工中挑几个年轻人跟着北京来的焊接师傅学习。“让小艾跟着我吧。”一位北京师傅生怕这个眼里有活儿的小伙子被其他师傅抢走,率先向湘钢领导提出来。
就这样,艾爱国拿上了焊枪,开始在焊花飞溅中燃烧梦想。漫长的岁月中,他焊接工人的身份一直没变,班长是他焊接职业生涯的最高职务。
成为学徒后,艾爱国白天钻研学艺,晚上学习专业书籍,先后系统阅读了《焊接工艺学》《现代焊接新技术》等100多本专业书籍。1982年,艾爱国以8项全优的成绩考取了气焊、电焊合格证,成为当时湘潭市唯一持有“两证”的焊工。
.png)
在焊接领域,一直存在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钢厂的轧辊、烧结厂的粉碎机等设备都需要在关键部位堆焊耐磨硬质合金材料,但这些堆焊在钢板表面的高硬度合金材料总会产生微裂纹,同时单面堆焊材料也会出现变形,严重影响设备的耐磨性,造成生产成本大增。多年来,这个问题也成了艾爱国的心头之患。他带领团队对相关技术进行了10多年的攻关,形成了一整套在普通钢板表面堆焊硬质合金材料的焊接工艺和方法理论。
今年上半年,湘钢一家子公司制作镁砖的磨板需要堆焊硬质合金材料,要求表面堆焊硬度达到HRC65(注:洛氏硬度数值),远超工业领域对耐磨钢材的常规标准。如果能有办法达成这一标准,而且不会产生微裂纹,将实现焊接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机会难得,艾爱国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推掉一切与焊接无关的事务,在10多年技术攻关的基础上,经过多轮试验和多次调整焊接方案,终于解决了堆焊硬质合金材料产生微裂纹和变形的问题。这一突破将设备耐磨周期从3个月提高到24个月,可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市场推广价值非常高。
长期跟踪,一朝突破,体现的正是艾爱国对技术的钻研精神。多年来,艾爱国为国内多家企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重点工程——深中通道,艾爱国都参与了施工难题攻坚并出色完成任务。
艾爱国说:“我的制胜法宝是不瞎干,总是先从理论上搞清门道,制定好焊接工艺,再就是靠日积月累的经验。”他喜欢做笔记,每次解决一个难题,他总要好好总结一番。几十年来,他记的焊接工艺案例笔记有十几本、50余万字。他说,“那是我的财富,或者说是‘核心竞争力’。”
湘钢高级工以上级别的焊工,80%以上都跟艾爱国学过艺。他们当中有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的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南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这些年,艾爱国带过的徒弟总数不下600名。
已有10年工作经验的欧勇,刚到“艾爱国焊接实验室”当焊接试验员时,曾主动要求焊接一个20厘米长的铜件。他当时并不觉得焊接眼前这个铜件会有多难。因为焊接温度高达700℃,欧勇将双手包了好几层帆布,又戴上手套,然后右手持焊枪,左手拿焊线,开始焊起来。然而,高温的炙烤还是让欧勇的手很快开始颤抖起来,20厘米长的焊缝,对他来说也变得艰辛而漫长起来。
“你先休息一下,我来。”师父艾爱国把手套一戴,操起焊枪就焊了起来。没有颤抖,只有四溅的焊花、刺耳的吱吱声和焊条燃烧后的特殊气味。不一会儿,师父就将焊缝焊接完了。而当师父取下手套,露出满手的水泡和血泡时,欧勇的眼眶湿润了。
2021年5月8日,艾爱国给徒弟欧勇指导埋弧焊技术。
艾爱国不仅教欧勇焊接,还教他如何做人。“欧勇啊,你要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焊接工人,要讲奉献、讲创新,也要讲科学。”当欧勇获得湘钢焊工首席技师、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时,师父总是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今年初,艾爱国又开始带不到20岁的小徒弟谭昶鑫。这段时间,谭昶鑫跟着艾爱国为不锈钢厚板制定焊接工艺。他说,师父碰到焊接难题,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一遍又一遍调整参数、做焊接试验,经常忘了吃饭和下班。师父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激励着谭昶鑫,也坚定了他探索焊接技术奥秘的决心。
艾爱国带出了像欧勇这样技术水平高超、能独当一面的焊接人才,也在培养像谭昶鑫这样的焊接新苗。艾爱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我推在沙滩上我才高兴!”“只有把徒弟带好了,国家的人才越来越多,整个行业才会越来越好,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已在湘钢工作53年,72岁的艾爱国依然奋战在生产科研第一线,不断在自己热爱的焊工岗位上为党和国家再立新功。
(采访对象:艾爱国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焊接顾问,“七一勋章”获得者;供图: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