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书写时代正大气象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年第10期作者:李昕
字号:默认超大|
8月24日,北京,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书法作品。该展由中国文联、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视觉中国/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中国书法家协会是党联系书法界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我们要充分认识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文化标识和华夏精神气质典型象征的内在意蕴,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团结引领广大书家紧跟时代步伐,努力繁荣发展书法艺术,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一、记录时代发展,推出精品力作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书法工作者要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艺术新境界,热忱描绘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恢宏气象。虽然书法日常实用功能已趋淡化,但其绵延千年的文化特质与独特艺术神采历久弥新,焕发出的时代价值和社会功能愈渐突出。中国书协围绕出作品出人才中心任务,团结引领书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书法寄情抒怀的表达方式与记言录史的社会功能相结合,讴歌时代、讴歌生活、讴歌英雄,努力书写时代正大气象。

  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40年来,展览已经成为推动书法创作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书协着力构建重大主题书法展览新模式,相继举办了“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大展”“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等一系列兼具人民性、时代性、专业性的主题书法展览,探索形成“沉浸式感受、体验式书写、主题性创作”三段式书法主题创作模式,以此推动书家沉潜文化传统,感受时代脉搏。此外,中国书协还举办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篆刻、刻字及扇面、册页、手卷、楹联、临帖等专业届展,推动书法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用翰墨书写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及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针对业内发展现状,中国书协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评审方针。以“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评审改革为示范,形成公平、公正、规范、科学的评审机制,营造出精品出人才的生态环境。实行严格的“组评分开、评培分开”的评委遴选及回避制度,规范评审、监审、审读、学术观察等评审机构协调工作机制,并加强结果反馈分析,从源头避免投稿模仿评委书风等现象。通过聚焦创作水平,兼顾综合人文素养考核,推动书家自觉追求文墨并举、艺道兼修,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不断向艺术高峰迈进。

  中国书协强化学术介入,积极引导大众审美和创作。先后策划举办了“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暨乌海论坛、“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书法与当前书法创作”暨绍兴论坛等大型学术展览活动,针对书法创作思潮和现象开展公正、客观、理性的学术评论,有力支撑书法创作实践和书学人才培养。同时,由央视等官方媒体发布专题片,邀请评委、学术观察团评析创作得失,引导社会审美和书家确立正确创作导向,倡导雅正书风,体现时代精神。

  二、坚持人民立场,开展书法惠民活动

  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书法艺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书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书法惠民活动。书家以小分队、支教讲师团等形式,从北疆雪村到南海渔镇,从西域高原到东海之滨,深入基层一线为各界群众写春联、送“福”字。仅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中国书协及各团体会员就赠送书法作品十余万件,印制300万份春联和“福”字。一批批名家深入基层举办公益书法大讲堂,与书法爱好者面对面探讨对话、辅导交流。

1月5日,由全国总工会指导,全总宣传教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在中国职工之家举办首场示范活动——“致敬劳动模范”专场。图为书法家现场向职工代表赠送“福”字。

  为推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发挥书法社会教化作用,中国书协多次设立致敬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专场,以文艺浸润心灵,以道德滋养精神,唱响讴歌英雄、弘扬崇高的主旋律。2021年10月16日,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7周年之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和四川省、绵阳市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了“致敬两弹一星精神”专场活动,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等书法大家们进行主题式现场创作,并将书画作品赠予“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以及科学家、先进人物、道德模范。

  此外,中国书协始终重视书法美育功能,积极开展青少年书法教育。协同教育部门开展书法进校园,实施“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初步构建起基础书法师资培训架构。

  三、开门办协会,用好激活书法资源

  挖掘书法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中国书协坚持开门办协会,与社会各方协同协作,用好传统书法资源,让博物馆藏、经典典籍、书法遗存中的文字活起来,使其成为推动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力量。2022年9月,中国书协与湖北省文联、文旅厅等单位在武汉举办“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从经典性、学术性和艺术性方面,立体、深度地研讨宋代“尚意”书法的历史和时代内涵,展示传统经典魅力,推动当代书法创作。此展中最亮眼的是“国宝级”宋代书家墨迹作品,包括从故宫博物院和吉林、辽宁、上海等省市博物馆(院)借展藏品,大部分作品为首次展出,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览中国书法发展高峰的窗口。同期还举办“尚意书风”书学研讨会、当代书法名家临创展等活动,推动书家思考如何古为今用,把继承书法传统与书写壮丽江山、展现人民豪迈结合起来,从时代之变、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让书法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四、展示中国精神,推动书法走向世界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中国书协用“汉字之美”架起友谊的桥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展示中国书法魅力,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价值,汇聚中国力量。实施“中国书法环球行”计划,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德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加拿大、葡萄牙、比利时、俄罗斯和毛里求斯等地举办“汉字之美”中国书法展,受到当地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取得积极成效。


2017年9月,“汉字之美”中国书法展在俄罗斯举办。图为中国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

  中国书协保持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书法组织的联系,以书会友,书法交流活动踊跃密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创新线上展览模式,通过书法界的交流、切磋、研究、展览、传承等形式,推动了中日、中新、中韩民间友好交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

  奋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中国书协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团结带领广大书法工作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楫争先、勇毅前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初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饱蘸浓墨书写文化强国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作者:李昕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供图:中国书法家协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