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年第9期作者:杨晓慧
字号:默认超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听到群众反映许多村子里最破的房子是学校,于是他来到北贾村小学查看,发现校舍果然破败不堪。他就对村干部讲:“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此后,他让县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乡镇、各村都这样做。为掌握全县校舍危旧情况和修缮进度,他一有时间就去学校转转。县里先后筹措18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对全县1020间教室危房进行维修或拆除新建,为孩子们购置木制课桌椅3000余套,16个村新建了教学楼。习近平后来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时,也始终强调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看问题,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着眼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围绕中国教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以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为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系统提出了“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6月22日,武汉大学2022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该校九一二操场举行,全校万余名师生参加。视觉中国/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具有极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和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党性原则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强调教育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党必须牢牢掌握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权,凸显了鲜明的党性原则,也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治国理政最为突出的特色。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又富有浓厚的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期待和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调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教育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让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能看到人生更美好的希望,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党的领导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价值追求,体现出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第二,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办高等教育如此,办教育也要遵循这一最根本的原则。要把中国的教育办好,就必须凸显中国特色,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办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办教育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更是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坚持不忘本来,也要吸收外来,如此方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中国教育要立足国情,也强调要有世界眼光,要以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推进中国教育走出去,既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又向世界贡献中国教育方案。

  第三,重视理论创新与贴近实践进程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以强烈的理论创新意识为引领,在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揭示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看待中国教育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相伴相生的,更是在国家社会发展全局中、从改革开放40多年伟大历史进程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教育的理论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不断深化对教育发展问题的认识,是来自于鲜活的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的思想理论,又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是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规律性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系统的教育思想。

  第四,注重顶层设计与坚守底线思维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基于世界教育发展大势、国际教育发展前沿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其思想观点中既有关于教育的根本保证、根本任务、根本宗旨、发展方向、时代使命、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和关键性问题的整体设计和通盘考虑,也包括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理论阐发和深刻认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教育问题时,也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反复强调教育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后继有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这种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统一的思想品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政治家思考教育问题的独特视角和高远站位。

  第五,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彰显出了直面问题的勇气和魄力。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既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了系统回答,也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了有力回应。直面问题的同时更注重有效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从来都是紧扣目标展开,使解决问题的答案与工作目标高度契合。比如:在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回答“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等观点。这就使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六,思想内涵的深刻性与话语表达的亲和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对我国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与之相契合,承载这种思想的话语,也充分体现出深入浅出的鲜明特征,使得原本深奥的思想理论呈现出强烈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用喻。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思想观点时,大量运用形象比喻,提升了思想观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钙之喻”“盐之喻”“扣子之喻”“空气之喻”“钥匙之喻”“井喷之喻”“种子之喻”等。二是注重用典。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运用中外典故、诗词,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等。三是注重用例。习近平总书记常常结合故事和案例来阐述其教育思想观点,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元素。他在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时,常常讲到他本人与授业老师的动人故事,提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强调要“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等。这些话语论述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的文风和真挚的情感。

  在新时代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深刻领会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指导教育工作和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杨晓慧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