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手捧中英双语《历史性句号:全球发展视野下的中国脱贫与世界发展》一书留影。该书由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邀请中外知名专家和顶尖学者共同撰稿,收录了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中国发展经验为巴基斯坦指明方向》一文。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供图
中国新闻发布:您如何看待中巴两国“铁杆”兄弟般的友谊?
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国于1951年建立外交关系。在过去70多年中,两国亲密无间,早已结成“铁杆”兄弟般的友谊。尽管国际和地区政治形势因冷战、全球反恐战争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而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巴中友谊依然牢固、始终如一。去年两国刚刚庆祝过建交70周年,双方联办的各种纪念活动无不体现了两国之间深厚、广泛、亲密、牢固的友谊。历经70多年风雨同舟,不仅是两国政府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两国人民更是跨越国界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并逐步建立起了这种特殊的“铁杆”兄弟一般的友谊。多年来,人们使用了不同的词语来描述这种逐步深化的关系——从“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到“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再到“铁杆”兄弟。“铁杆”意味着巴中友谊不受国际局势变化和两国国内政局的影响,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两国领导人积极推动双方友好关系,深得民心、广受支持。两国人民一直都在为增进友好关系不断寻找着新的共通点,巴中关系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巴基斯坦的边界和人心是开放的,我们真诚欢迎来到巴基斯坦的中国人,而中国人民也给予了我们同样的关爱。多年来,两国人民都在为人类发展进步而努力,特别是近年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推动了两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惠及邻国,促进了地区稳定和发展。此外,双方还在教育、企业、媒体等领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现在,在中国多所高校学习的巴基斯坦学生就有约2.8万名。
中国新闻发布: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主席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鼓励他们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从培养年轻人之间的友谊来看,您对中巴关系的未来有何期待?
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2020年4月,52名在北京科技大学留学的巴基斯坦学生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中国政府、地方主管机构以及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帮助。习近平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回信,不仅让那些幸运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无比兴奋,也让所有巴基斯坦人为之欣喜。
我认为,鼓励年轻人参与两国关系建设、认可他们为此所作的努力,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种做法。中巴年轻人交流将助推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巴基斯坦学生在中国学习、中国学生在巴基斯坦学习,不仅会让他们与同学培养个人友谊,还能让他们了解彼此的文化、历史和政治。未来,当他们不断成长起来甚至身居要职时,就能更好地推动两国在更高层次上展开合作。
我们记得,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期间,约有2.8万名巴基斯坦留学生滞留中国,仅武汉就有800多名。他们与中国的兄弟姐妹一起共同面对疫情。后来,巴基斯坦学生在中方的安排下顺利回国,并带回了中国人民的善意。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继续为发展巴中两国人民友谊作出贡献。
连接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公路。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新闻发布:您认为两国应该如何更好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关系更为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巴中关系一直是在增进互利互惠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发展的。巴基斯坦和中国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双边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两国互利互惠的基础在于民间交往,这意味着真正的推动力来自两国相互亲善的民众。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议,对巴基斯坦人民来说是一份最好的礼物。巴基斯坦有识之士一致表示支持,欢迎中国增加在巴基斯坦的贸易与投资活动,欢迎中国将瓜达尔港作为贸易中转站。此外,两国还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转让和巴基斯坦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虽然“中巴经济走廊”自推出以来一直伴随着各种各样艰巨的挑战,但事实是,这一给巴基斯坦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项目每天都在稳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历经70年所缔结的稳固的双边关系的一个缩影,它的实质,是中国自身的经济进步和惊人发展已开始为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所借鉴,真正体现了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愿景。从目前巴基斯坦各地建设项目的推进与运营来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功。
中国新闻发布:巴基斯坦将如何继续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在巴基斯坦人民心中,“中巴经济走廊”旨在造福两国人民,是与中国休戚与共的民生项目、发展项目。在巴基斯坦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力推进下,“中巴经济走廊”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目前,包括瓜达尔港经济特区和物流设施在内的第二阶段建设已经开始。
“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开发建设涉及的工程范围非常广泛,侧重于加强产业、科技、农业、社会民生等领域合作。2021年9月召开的“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查了“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广泛合作,并确定了其他合作领域。双方正在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设立信息技术产业联合工作组,以期高水平推进第二阶段建设。令人非常满意的是,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很多挑战,但“中巴经济走廊”合作及所有在建项目仍在有序推进,没有任何中断或延误。
第二阶段旨在通过公路网、铁路、光缆、油气管道、产业集群和经济特区建设,改善巴基斯坦与中国及区域间的贸易和通信联系。实现“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的潜在利益,需要逐步建设和完善三项基本条件:人力资源、道路连通和营商环境。这三个条件的具备还将会为巴基斯坦的多个经济部门特别是旅游业和农业领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巴基斯坦还打算升级卫生和教育基础设施,以期以较低的成本为各行业提供专业和健康的劳动力资源。
中国新闻发布:2017年6月,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哪些机遇?
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巴基斯坦处在连接中亚、东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为其他内陆国家提供了连接深海港口的便捷通道,可以在为区域各国提供过境路线和互联互通方面发挥负责任、富有成效和可持续的作用。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可以将中国新疆和阿富汗连接到“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主要贸易通道上,进而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提供连接印度洋海上贸易的通道。同时,加入上合组织有助于巴基斯坦推进实现其自身经济社会目标。
上合组织定期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巴基斯坦凭借自身在反恐斗争方面的独特经验,为演习作出了贡献。此外,加入上合组织还帮助巴基斯坦改善了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新闻发布:中巴两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进行了哪些合作?
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2020年2月10日,巴基斯坦参议院一致通过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议。一个月之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试图孤立中国的时候,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在疫情期间对中国进行了一次重要访问,并呼吁巴基斯坦国民支持中国。同年2月初,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罕萨地区的民众通过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向中国捐赠了7000个外科口罩。
而当巴基斯坦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也从多方面为巴基斯坦提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全球各地以极高价格求购抗疫医疗物资,而中国却免费为巴基斯坦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抗疫物资。在保障急需医疗用品和服务供给方面,中国都会优先考虑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是最早对中国疫苗表示信任并允许在本国进行试验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康希诺疫苗成功完成临床试验之后,北京向伊斯兰堡赠送了150多万剂,并承诺会提供更多,直到当地疫苗进入市场。同时,中国还向巴基斯坦转让了生产疫苗的技术和原材料。在中国卫生专家的指导下,2021年6月,巴基斯坦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始灌装生产一种名为PakVac的疫苗,并首批向巴政府交付了11.8万剂。
(采访对象: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巴基斯坦—上海合作组织友谊论坛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