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校门 佘治骏/摄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中国新闻发布》对话该校党委书记胡金波,就南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进行了交流。
中国新闻发布:我国已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
胡金波: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办好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建设教育强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先导工程。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办好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国家赢得发展主动权、创新主导权、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成为世界之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客观上需要拥有一批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能力的一流大学,以一流大学为依托,着力原创性、颠覆性的基础研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掌握事关未来国际竞争格局的高科技领域主导权,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中国大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大学充分发挥优势,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支撑、文化支援、智力支持,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提高文化引领力、文明传承力、国际影响力。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大楼 佘治骏/摄
中国新闻发布:南大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有何具体的规划和举措?
胡金波: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南京大学圆满完成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整体办学水平与实力持续保持在中国高校“第一方阵”,1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重点开展六方面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的领导,加快推动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党的建设统领内涵式发展、高质量提升,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熔炉工程”,深化“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德才兼备的关键领域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实现一流本科教育和创新研究生教育的卓越引领。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入落实中央各项人才政策,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育教学荣誉体系,深化人才评价改革。
构筑一流学科新生态。强化以基础学科为主体、高峰建设学科为引领的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基于文理交融、理工融合的交叉学科建设。坚持理科固本强基、文科博雅强质、工科推陈强新、医科补短强用,形成特色鲜明的文理工医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发挥南大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完善“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原创驱动式科研模式,推动科学研究新模式从成果产出导向向原始创新和创造技术转变。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风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新路径从继承弘扬向支撑引领转变。
中国新闻发布: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南大如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胡金波:南京大学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抓好后继有人作为根本大计,把培养大师、造就大家作为根本追求,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探索构建南大特色的“一核两端三元四维”(“一核”是指立德树人,“两端”是指学习成长端、教书育人端,“三元”是指德、知、行,“四维”是指学习维度、成长维度、育人维度、环境维度)本科生人才培养新体系和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新体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转变。
提升人才培养新内涵。坚持育教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实施“熔炉工程”,实施“熔合计划”“熔炼计划”“出彩计划”。强化思政育人,更好发挥思政课这个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推进实施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培养计划”。加强“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建设十门量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示范性精品课程、百门量级具有国内重要影响的精品教改新型课程和精品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千门量级体现南京大学先进教学水平的课程),推进“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养成计划”,开展“高峰学科品牌课程建设计划”,打造“宇宙简史”等课程思政标杆典范,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
创新基础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具有南大特色的新生学院,设置秉文、行知、有训、安邦、毓琇、开甲六大书院,全面实行书院制管理模式。秉承“大教育”理念成立本科生院,建设聚合式、精细型服务管理机构。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二,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引领本科教学改革向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转变。
2017年8月28日,大学生众创空间开放日活动中,同学们在机器人实验室与NAO机器人互动。
中国新闻发布:南大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胡金波:南京大学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召开新时代“第一资源”开发大会,“开”第一资源兴校之路,“发”第一资源强校之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开阔思路,发掘各类人才,着力做“大”第一资源。实施“擎天计划”“腾飞计划”“跨越计划”“毓秀计划”,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开明举措,发挥人才优势,着力盘“活”第一资源。以“头雁工程”为牵引,启动“护航服务计划”,创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手段;完善职员职级评聘、年度综合考核和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引导教师做好“经师”、成为“人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开放环境,发展人才事业,着力做“强”第一资源。“筑好黄金台,引得凤凰来。”学校坚持不遗余力地营造敬才重才的开放校园环境,不动声色地营造识才用才的开放导向环境,不落俗套地营造引才聚才的开放政策环境,不懈努力地营造优才厚才的开放生活环境,不断增强人才的荣誉感、成就感、向往感、获得感,形成“大先生”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持续开发“第一资源”,打造了一流人才队伍。南京大学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2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347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03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学校2个教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2人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中国新闻发布:自20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目前南大的国际化水平如何?
胡金波:南京大学自建校以来就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最活跃的大学之一,目前已与全球近300所高校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南大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提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合建立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成为中美教育合作典范。
当前,南京大学立足为开放“赋能”、与世界“互联”,持续打造国际交流新标杆、构建国际交流新体系、优化国际合作新生态。包括发布南大《全球开放发展战略(2020—2030)》,引领国际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以国际化标准建设苏州校区,重点打造高水平示范性的国际联合学院。建设中德法学院、南赫学院等国际联合学院,牵头33所高校创立“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积极与全球一流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型、合作紧密型、交流活跃型伙伴关系。实施柔性引智计划,推进顶尖学者来校交流合作,实现全流程、一站化、跟踪式的高水平服务,提升国际引智工作水平。
中国新闻发布: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您对南京大学未来发展有哪些期许和展望?
胡金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我们提出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办学思路,即:到2032年前后即建校130周年时,力争总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52年前后即建校150周年时,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全校师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庆祝建校120周年为契机,坚持“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的总要求、“守住魂,提增神,聚焦人,不折腾,致力成”的总思路,弘扬“热腾腾奉献,静悄悄创新”的南大风格,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南大追求,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努力让南大的办学实践成为“走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南大的“国士风范”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南大的“双一流”建设成效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办学治校的优异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采访对象:胡金波 江苏省政协党组成员,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供图: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