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谈到同中国有着良好关系的人物时,习主席说道:“巴西一位耄耋老人卡洛斯·塔瓦雷斯说自己是‘一个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4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关注和研究中国,笔耕不辍撰写了关于中国的8本书籍和500多篇文章,作了数百场关于中国的演讲。许多巴西人因为他的文字认识中国、走近中国。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他说‘我只想介绍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别无他图’。”
卡洛斯·塔瓦雷斯(1924—2021),巴西著名记者、作家,从1971年开始在巴西主流媒体上发表关于中国的文章——那时巴西和中国尚未建交,塔瓦雷斯的报道为巴西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都被塔瓦雷斯写于纸上、见诸报端。他不仅孜孜不倦地研究和介绍中国,还在中巴、中拉交往中发挥着纽带作用。
为表彰塔瓦雷斯为发展中巴友谊所作的贡献,2010年,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授予他“中拉友谊奖章”。
2010年6月24日,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举行仪式,授予塔瓦雷斯“中拉友谊奖章” 并颁发证书。图为塔瓦雷斯发表获奖感言。卡洛斯·塔瓦雷斯/供图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我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我对中国的早期认识基本上都是在国外出差时获得的,包括自1965年开始的中东、意大利和加勒比地区之行,当时我是巴西贸易代表团的秘书。从那时起,我对国际社会经济政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尤其是关于中国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军政府时期的巴西并没有被披露出来。同一时期,我还收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邀请,前往美国进行为期30天的访问。
说到美国,关于中国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一提。1994年4月,美国商务部发布了“新兴大市场”的报告,在对四大洲130个国家进行准确调查时,选择了十个经济快速发展、条件最好的新兴市场,其中第一个就是中国,紧接着是印度尼西亚、印度、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波兰、土耳其和南非。当时,这些国家拥有全世界50%的人口(超过30亿),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世界的10.2%。
令人惊讶的是,由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罗纳德·布朗协助调查的这份报告随附的官方文件承认:“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1世纪初或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甚至是第一大经济体。”这一事实以及两个大国间的其他重要交流在我1995年所著的《美国与中国:经济的挑战》中有详细记载,时任巴西总统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先生也为该书作了序。
20世纪70年代,我担任巴西全国商业联合会(CNC)的外贸顾问,在读完外国出版物尤其是美国商务部官方杂志《今日商业》上关于中国的新闻之后,我开始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当时巴西还处于军政府的独裁统治时期,发布关于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正面信息是被禁止的。
我为中国取得的经济社会进步感到兴奋,并在1971年10月的全国商业联合会官方杂志《贸易与市场》上发表了我的先锋报道,标题为“人民中国的对外贸易”。不过,为了避免审查和指控,我在副标题中写道,这篇6页的报道是根据发布在美国商务部官方杂志《今日商业》6月刊上的内容改编的。
卡洛斯·塔瓦雷斯展示他1971年发表的第一篇介绍中国的文章。乔建珍/供图
必须要注意到一点,在这篇报道之后,报刊上出现了许多人(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小篇幅的评论以及有关中国的新消息。终于,到1974年,虽然巴西仍处在军政府统治之下,但盖泽尔总统领导巴西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为了介绍中国并推动巴西与中国建交,我开展了许多工作。我向我的朋友、圣保罗企业家欧拉西奥·科英布拉提供了一些信息——他曾于1971年10月第一次去中国参加了著名的广交会,当时是为了销售凯西克(Cacique)速溶咖啡。1993年,在我第二本关于亚洲民族的著作《中国——21世纪的超级大国》的序言中,我的这位朋友讲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文末,欧拉西奥写道:“卡洛斯·塔瓦雷斯坚持不懈地唤醒巴西商人,让他们看看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顺便提一句,在关于该书的介绍中,我曾说过中国在1992年就已经是世界粮食(4.426亿吨)、肉类、棉花和丝绸生产的领头羊了。
在我对中国的5次访问当中,1990年和1992年的头两次访问情况相似:两次访问都是由当地单位邀请,但支付机票款的是巴西最重要的报刊《环球报》。我记得在第一次访问中国前,当我告诉《环球报》掌门人罗伯托·马里尼奥我需要机票时,这位只关心国家利益的企业家冷淡地问我:“你认为中国会崛起并帮助巴西吗?”我回答说:“当然,罗伯托。”
1990年第一次访问中国之后,我就撰写了《中国的觉醒》,在这本书的开头我这样写道:“在期待已久的旅行开始之前,我很早就开始阅读并了解我手头上有关这个大国的一切了,包括她的人民、历史、习惯,特别是关于其经济。”在这本书中,有对李鹏总理的专访,他亲切地提到“友好的巴西人民”,并指出“通过共同的努力,中国与巴西之间的经贸关系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
在另外三次对中国的访问中,我参加了由澳门国际研究所和巴西中国与亚太研究院主办的“澳门与中巴交流”系列研讨会,并在澳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讲座。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澳门曾于1557年被割让给葡萄牙,后来成为中国瓷器、丝绸和茶叶出口的重要港口。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我有幸在里约热内卢见到过三任中国国家主席。第一次是在1990年,我见到了杨尚昆主席。1993年,我又见到了江泽民主席。再后来,2004年我见到了胡锦涛主席,在里约市政厅的宴会上,我把自己最新出版的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送给了他。胡主席非常亲切地对我为他的国家所作的客观报道表示感谢。
实际上,在我出版的20本书中,有10本都是关于中国的。在这些书中,我记录了与当下国际政治时事相关的,特别是涉及美国的事实和历史事件。在《国际贸易:中国、美国和港口》一书中,我披露了比尔·克林顿总统在1998年访华期间所作的声明,这与当时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相反,反映了美国人民的真实感受。克林顿在声明中指出,中国人正在建设一个将主导世界舞台的国家。他同时表达了对中国的钦佩:“作为美国人,我们钦佩你们所取得的成就;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勤奋并有远见,我们钦佩你们为对抗饥饿和贫困所做的努力,感谢你们为促进亚洲的和平与稳定所做的工作。”
2008年,在对博物馆藏品和相关出版物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之后,我出版了《中国——人类的起源》一书,这本书汇集了大约50种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准确信息,包括青铜、铁和钢、石油、枪、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瓷器、降落伞、书籍、手推车、马镫、海图、面食、啤酒、葡萄酒,甚至还有足球。在巴黎的吉美博物馆里,就有一个约7000年历史的中国陶罐。
我参考的14本外国出版物,其基本信息都来自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于1954—1986年间编纂的7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在评论自己的著作时,李约瑟指出:“现代世界所依赖的发明与发现一半以上都来自中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在我这本书的序言中,中国前驻巴西大使陈笃庆写道,感谢作者“及时发表的精彩文章”,“他值得被称为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
在意义重大的《中国,重回世界领袖》一书的序言中,巴西外交部的玛利亚·艾迪雷乌扎(Maria Edileuza)肯定地说,作者“凭借聪明和智慧,发现了中国上升过程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趋势,这种上升趋势才刚开始,远未结束”。
2009年8月6日,卡洛斯·塔瓦雷斯向时任巴西总统卢拉赠送自己的新书《中国与世界的港口》。乔建珍/供图
在2015年最新出版的《致迪尔玛的两个课题:中国和港口》一书中,时任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在序言中对作者这样评价:“在向巴西人民展示中国时,他表现出了始终如一的热情,他所做的工作扎实而富有建设性,我很尊重与敬佩他。”
在从不同国家获得的不计其数的荣誉和奖赏中,最令我激动的是2010年获得的“中拉友谊奖章”。与此同时,我从外国高级官员那里获得了无数的溢美之词。习主席在巴西利亚的演讲中把我从事的关于亲爱的中国的工作称为“精彩的典范”,这让我觉得我把事实讲述出来是值得的。
[作者: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 记者、作家,“中拉友谊奖章”获得者]
(原载《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西的故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