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山水”是进入新世纪后笔者提出的一个艺术理念。它既是一个学派,也是一个画派,有着深厚的东方美学底蕴和历史文化基础。“神圣山水”一词,从美学的物质感官表达角度来看,充分展现了民族精神诞生之初的文脉肌理,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价值观的体现。
“神圣山水”系列作品在光线表现方面,运用了神学美学的“光的形而上”理念,将中国风景中的神圣能量进行了高度阐发,以绘画的形式继承、发扬东方表现主义,即率性的笔意线条和丰富的摩擦感,开辟了当代风景画在绘画表现语言方面的新维度。
“神圣山水”的愿景,是依托东方伟大自然地理,展现中华之美,进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它不仅从艺术家笔力所及来进行艺术表现,而且将体验行走纳入影像科技的超级视觉表现情景之中,立体呈现东方文艺复兴震烁古今的内在精神力。这种画语表达指向一种“大美”,由崇高、雄浑、灿烂等审美要素构成,它从苦难的大地深处成长起来,奋力一跃,发出对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呼唤。
《冰峰的意志》
综合材料
高:60厘米 宽:80厘米
2016—2021年
《红光笼罩》
综合材料
高:200厘米 宽:300厘米
2009—2012年
《云山之吻》
综合材料
高:45厘米 宽:80厘米
2018年
《十丈黄尘千丈雪》
综合材料
高:50厘米 宽:70厘米
2018年
《耸立的赞歌》
综合材料
高:300厘米 宽:200厘米
2009—2010年
《昆仑雄姿》
综合材料
高:150厘米 宽:300厘米
2017年
《元风景》
综合材料
高:300厘米 宽:600厘米
2009—2011年
(作者:丁方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