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的国家。神农时代就有用茶的传说,最早茶作为药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茶叶作药用、食用、品饮。西晋以后,茶叶逐渐演变为普通饮料,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唐代,茶文化迎来兴盛期,茶叶专著《茶经》问世,种茶技术和茶文化传播到日本,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全球共有60多个国家种茶,160多个国家饮茶。
我国适宜种茶的地域十分辽阔,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个县(市)产茶,涵盖北纬18—37°、东经94—122°的广阔范围,地跨6个气候带。我国茶区根据地域、气候、茶树生长及茶类情况,可划分为江北、江南、西南、华南四大茶叶生产区。江北茶区主栽灌木中小叶种,以生产香高味浓的绿茶为主;江南茶区主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以及各种特种名茶;西南茶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栽培的茶树有灌木型、小乔木型和乔木型,主产红茶、普洱茶、花茶等;华南茶区汇集了许多大叶种茶树,主产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六堡茶等。我国是世界上茶叶品种最齐全的国家,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以及再加工茶和深加工产品。
时值春季,万物复苏,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吸收土壤的营养,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从南到北,茶园里采茶忙,加工厂里做茶忙,新茶的芳香在茶区飘散。古人推崇春茶,将春茶看作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那一口清香满颊的春茶,不仅是味蕾的享受,也是对自然春天的感知。这里介绍几种中国经典的绿茶产品,供大家品味和欣赏。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群山之中。西湖龙井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就记载了天竺和灵隐两寺产茶,清代龙井茶被列为“贡茶”。今天,加工龙井茶的鲜叶采自龙井43号、中茶108号和龙井群体种茶树,按一芽一叶初展标准采摘,制作1公斤干茶需用7—8万个芽头。鲜叶经摊放、青锅、摊凉、辉锅、筛分、挺长头、分筛整理等工序,再运用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手法加工,炒制出精美绝伦的产品。西湖龙井茶具有“色绿、香馥、味醇、形美”的典型特征,精品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嫩绿鲜润,香气嫩香馥郁持久,汤色嫩绿鲜亮而清澈,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幼嫩成朵、匀齐、嫩绿鲜亮。若以虎跑泉水冲泡,即谓久负盛名的“龙井茶、虎跑水”西湖双绝。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的洞庭东山和西山,采制技术有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三个特点,采一芽一叶初展如雀舌状茶芽,经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加工工序,制成“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的产品。特级碧螺春,外形纤细卷曲如螺、满身披毫,银绿隐翠鲜润,香气嫩香清鲜,滋味清鲜甘醇,汤色嫩绿鲜亮,叶底幼嫩多芽、嫩绿鲜活。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的产茶乡镇。黄山毛峰选用黄山种、槠叶种、滴水香、茗洲种等地方良种和从中选育的良种茶树的芽叶,经特有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芽头肥壮、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耐冲泡”的品质特征。特级一等黄山毛峰,芽头肥壮形似雀舌、嫩绿泛象牙色、有金黄片,香气嫩香馥郁持久,汤色嫩绿清澈鲜亮,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黄、匀亮鲜活。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十个县区。信阳毛尖采自当地传统的茶树群体种或适制良种的茶树幼嫩芽叶,经生锅和熟锅两次炒制而成。产品外形紧秀圆直、嫩绿多白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爽,叶底嫩绿鲜活、匀亮。
绿茶按制法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炒青绿茶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长炒青、圆炒青经精制后称为眉茶和珠茶,是我国重要的外销绿茶品种,眉茶主销摩洛哥等非洲国家;珠茶外形紧结浑圆油润,香高味浓、耐冲泡,主销西、北非,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素负盛誉。烘青绿茶主要用于窨制各种花茶的茶坯;晒青茶大部分经再加工成紧压茶,销往边疆地区;蒸青茶具有“色绿、汤绿、叶绿”的特征,部分产品销往日本。
(执笔: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