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时代 不辱使命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年第3期作者:本刊记者
字号:默认超大|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图为全国政协委员陈薇在医药卫生界小组会议上发言。中新社记者 宋宇晟/摄

  作为一名军人,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院士,她领衔研发全球第一种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

  陈薇在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等方面业绩显著,出色完成了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应急任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奉命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2020年8月,她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得知自己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时,陈薇正在执行任务,她说:“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如果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国家的重大需求能够紧密结合,发展的人生舞台就会更大,个人价值也会被高倍放大。成功的人往往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目标一直不变,变的是方法。一个人如果20多年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专注做一件事情,只要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方法是得当的,那么就一定会成功的。”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中,陈薇带领团队为国为民铸就生物安全的“防疫长城”。

  2020年1月26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的第四天,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奔赴武汉,围绕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课题,迅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与军地有关单位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一个个样本的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大疫当前,救命是天大的事。”面对防控初期武汉对核酸检测能力的应急需求,她当即决定,挑起核酸检测的担子。她带领专家组仅用一天时间,就搭建起负压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依托自建的“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24小时连续作业,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为缓解当时的核酸检测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临床精确诊断难题,她组织专家组综合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优势,快速建立了“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三步走”鉴定链条,率先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妇幼光谷医院、泰康同济医院等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

  “疫情就是军情,现场就是战场。”在武汉抗疫的113天里,陈薇带领团队用一项项关键成果,为最终胜利加上了一个个决战决胜的砝码。

  “这个疫苗,必须由中国自主研发!”陈薇深知坚持自主创新的重要性。2020年3月16日,陈薇领衔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4月10日,完成疫苗I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4月12日,疫苗开展Ⅱ期临床试验;8月11日,该型疫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获得专利权的新冠疫苗。2021年2月25日,该型疫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是国内批准的第一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新冠疫苗;7月26日,由陈薇团队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I期临床试验数据被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在线发表,为国际上首个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专利是我们的、原创是我们的,所以我们在任何场合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陈薇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出坚定的底气。

  这些年,陈薇的科研成果,总是与一次又一次的急难任务相关联。奔赴武汉抗疫,已不是陈薇第一次与病毒“兵戎相见”。

  1991年,刚刚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的陈薇参军入伍。30多年来,在与病毒的较量中,她拿下了一枚又一枚军功章。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陈薇与课题组连夜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数月后,团队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被证明对SARS病毒的攻击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2008年汶川地震后,陈薇担任国家卫生防疫专家组组长,为“大灾之后无大疫”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久,她又担任“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被评为总后勤部“援奥工作先进个人”。

  2014年,西非暴发大规模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那时国内没有埃博拉病例,陈薇挺身而出,率队赴非。同年12月,陈薇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入伍以来,陈薇的研究对象都是些常人避之不及的疫病。正是因为有着长期与病毒抗争的经验,她与科研团队能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迅速研制出疫苗并付诸临床试验。“除了胜利,别无选择!”这是陈薇的心声,更是一名军人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我是一名军事医学科研人员,是军事科研‘战舰’的一员,特别希望科研‘战舰’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相信我们的用心、走心,全国人民也能够看得到。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采访对象:陈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打印|